《跟騷法》上路半年盤點3/律師廖芳萱:法院判決「那條線要很清楚」 加害人心裡治療更重要

記者塗豐駿、張貴翔、陳奕廷/台北報導

編按:

近年發生多起跟蹤騷擾情殺案,震撼全台,2014年台大宅王張彥文當街狂砍前女友47刀致死,2018年世新大學陳姓男大生因追求不成在校園內連砍學妹3刀,2020年台南長榮大學馬國女大生命案也是被梁姓嫌犯尾隨強擄並且性侵殺害,連年多起駭人聽聞的跟騷案件引起社會關注,在民氣可用與社會期待下,《跟騷法》最後終於在2021年11月三讀通過,並於2022年6月1日上路施行,《中天新聞網》針對半年來執法相關數據追縱,並由專家針對新法上路後成效與漏洞進行分析,顯示《跟騷法》仍待進一步修正,讓受侵騷被害人能有更實質的保障。

律師廖芳萱。(圖/陳奕廷攝)

《跟騷法》上路已半年,警政署提出相關執法統計數據,攤在陽光下供檢視,律師廖芳萱認為法令的部分已經具有嚇阻作用,唯獨在法院判決實務上呈現判決標準不一,她覺得「法律要讓人民去遵循的話,那條線要很清楚。」強調各地方法院判斷跟騷行為的標準應統一,判斷標準應更具體!

律師廖芳萱檢視警方在《跟騷法》實施半年後的執法相關統計數據,表示:「如果說需要做什麼補強,我覺得有時候法院可能要積極一點,法院公權力介入有時候要多(一點),不管是社會局,或是法院的機關單位,但事實上我們碰到的,他們是會比較消極一點。」「像法院的開庭一次中間就隔了一兩個月,如果這次不開庭,一拖就半年了⋯」

廖芳萱談到數據中「受理」與「起訴」數量上的差距,「我覺得問題有可能出在舉證,要怎麼舉證這個人在路上走是一直長期在騷擾我,我可能心裡感覺有,可是事實上卻舉證不出來,或者是有的鏡頭沒拍到(路口監視器),比如說我如果真的有心要跟蹤妳,我都會避開。」她也舉出實務上遇到的例子:「像那個攝影機(路口監視器)是壞的。」建議警方應該加強巡邏,再來是鏡頭(指路口監視器)的維護也要注意。

廖芳萱提醒加害人的心理治療更重要。(圖/陳奕廷攝)

廖芳萱對各地方法院實務上判斷標準不一非常有意見,她認為法律是要讓人民遵循,那條線要很清楚,什麼樣的行為可能涉及到《跟騷法》,必須讓被告跟告訴人都很明確知道,而不是每個地方法院適用的情節不一樣,如果那個判斷標準可以更具體一點,只要觸犯了哪一條線觸,就一定核發保護令,這個部分有必要再加強。

廖芳萱建議,一般關係的跟騷案件「很多是伴隨精神層面的問題,所以還是要著重於治療,像現行加害人處遇計畫的執行程度還沒那麼高,有的社會局要介入,或者是衛生局這邊要介入,我覺得實際上的效益會比較大,因為如果家庭成員之間,已經有既定的法律保護,可是莫名去跟蹤騷擾別人,有時候是伴隨著精神層面的問題,這不是透過司法就可以解決,警察抓了他,他出來還是一樣有問題啊,所以根本治療還是從心理層面會比較好。」

 

 

延伸閱讀
《跟騷法》上路半年盤點6/妙齡OL喜收4禮 驚見「套套」嚇歪提告結局超展開
《跟騷法》上路半年盤點5/施行成效顯見!行為人會因認知觸法而收斂…婦團直指這幾點不足
《跟騷法》上路半年盤點4/這些NG行為也觸法!法條施行當日他成首起案例…有人不信邪遭法院收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