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代的青鳥9】主辦大型群眾運動,他揪兒子上街叛逆

施逸翔說,只要涉及侵害人權,不論哪個政黨所為,台權會都會發聲抗議。(施逸翔提供)
施逸翔說,只要涉及侵害人權,不論哪個政黨所為,台權會都會發聲抗議。(施逸翔提供)

施逸翔把右手凹到背後,模仿起他第一次被警察架走的模樣。為了5月24日的活動,他前一晚與其他公民團體開會到凌晨兩點,隔天雙眼浮腫,但說起自己的抗爭史,眼睛卻瞬間亮了起來。

「第一次被警察架拐子,就是樂生運動有次到國民黨黨部絕食靜坐,被驅離才知道原來真的很痛,當下反應就是喊『警察打人』,新聞畫面也只有這樣,樂生沒有被看見。」施逸翔苦笑著說道。「後來檢討,決策者就說以後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就喊『捍衛樂生』。就因為這樣有策略的檢討,現在社會運動才那麼成熟。」

施逸翔是台灣人權促進會的資深研究員,他回憶,政治啟蒙源自於研究所時期,某天他在校園角落遇見一個瘦高的滄桑男子,兩人攀談起來,才知道彼此要去參加同一場說明會。到了說明會,男子竟上台講話,「我才知道他是冤案受害者,叫蘇建和。他是司法改革中很關鍵的一個受害者,但我啟蒙很晚,完全不知道這件事。後來再去看張娟芬寫蘇建和案的《無彩青春》,翻開前幾頁就停不下來,非常驚心動魄,原來每個人都可能是蘇建和。」

台權會與其它公民團體共同呼籲爭取遠洋漁工使用WiFi權。(施逸翔提供)
台權會與其它公民團體共同呼籲爭取遠洋漁工使用WiFi權。(施逸翔提供)

自此施逸翔踏入社會運動之路,從樂生運動、文林苑都更案,一直到華光社區抗爭,施逸翔無役不與。對他來說,正是因為這些2014年3月18日前的大小抗爭能量累積,才爆發出10年前太陽花運動的人民燎原怒火。「有些參與者認為,一場運動不該造就政治明星,不該成為從政踏腳石。」說起太陽花成敗,施逸翔說:「但社會運動的目標,本就是在進行改變,可以持續在體制外努力,或者有意識的進到體制裡,比如詹順貴律師,以前也是環保署副署長,這些其實都可以檢驗。」

而恰恰是因為有初衷不變的老戰友進入政壇,蔡政府執政8年期間,才讓台灣人權促進會得以選擇較為溫和的倡議路線。「大規模抗爭,被警察架走,開記者會這些,確實是社會運動的一個樣貌,但也是就是眾多樣貌其中幾項。」

台權會以人權工作為核心,「之前內政部戶政司想要推數位身分證,上面有一個更大的政策叫數位政府,透過數位科技來治理國家。但其實這違反了個人的資訊自主權,台權會在這裡面很有意識的要打下這個政策。數位身份證對一些民眾來說覺得很方便,我們的論述就是政府不能強制換發,如果要換發,需要立法授權。」施逸翔說:「台權會不會因為民進黨執政就改變了,不會說為了守護台灣主體性,我就不能批評,沒有這回事。」

這次國民黨與民眾黨此次強推國會擴權法案,施逸翔指出審議程序如何攸關人權問題。在多數立委刻意忽視委員會中心主義的情形下,法案各版本無法公開受民眾檢視,人民團體亦無法就法案內容個別尋找政黨、民代,進行遊說、溝通。例如已二讀通過的《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中國會調查權的部分條文,未來接受調查詢問者,若需律師到場,需經會議主席同意,明顯已侵犯基本人權。「現在這個空間完全被沒收,這表示公民組織完全沒辦法進行相關監督。」施逸翔說。

這次再參與主辦這麼大型的群眾運動,心境是否有所不同?施逸翔笑了笑,告訴我早上兒子賴床的故事。施逸翔說兒子早上拚命賴床,非常叛逆,結果兒子反問施逸翔:「難道你都沒叛逆過?」施逸翔回答:「有啊,那你禮拜五(5月24日)要跟我一起去叛逆嗎?」

兒子答應了嗎?「沒有,我還在說服他。」施逸翔笑著說,從帶著火氣又變回那個疲倦,卻仍然溫柔的眼神。

施逸翔,45歲,新北市,台灣人權促進會資深研究員

更多鏡週刊報導
【封面故事】青鳥行動生生不息 跨世代進擊反民主倒退
【跨世代的青鳥7】十年可能改變一位戰友,但也迎來新的世代
【跨世代的青鳥8】你們做了會讓台灣威權復辟的行為,所以必須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