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時代美感 郭雪湖揮灑南國色彩

台灣前輩藝術家如何走過日本殖民時期,建立自己的美感養成,又如何經歷國民政府來台後的國畫正統之爭?走過不同時代氛圍的藝術家如何透過藝術靜默地發聲?作為《來自北方的凝視—郭雪湖與他的南國世界》策展人,東海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吳超然希望帶著民眾重新認識台灣前輩藝術家。

此次郭雪湖作品展橫跨了他在台灣及海外不同時期的作品,包括他於1927年首次入選台展的〈松壑飛泉〉竟是水墨畫,吳超然介紹指出,日治時期的台展,作品分類僅西洋畫、東洋畫,而國畫也被列入東洋畫之譜。

吳超然指出,由郭雪湖不同時期的作品可看出他是風格多元的藝術家,且重素描、寫生,作品並有南國色彩、多重線條交織的特色,但在這些藝術風格之外,透過此次作品展,也由後殖民的觀點耙梳了藝術家在日本殖民時期所受的啟發和限制,以及國民政府來台後對於文化生態又帶來什麼衝擊?他指出「所謂的南國色彩,既是啟發,也是限制。」由日人主導的美術思潮下,可看出台灣前輩藝術家在有限的條件下,對於台灣地方色彩的發揮。

長期推介台灣前輩藝術家的尊彩藝術中心董事長余彥良對郭雪湖的作品,直言「他的眼睛像是3D眼鏡」讓圓山附近、大稻埕展現豐富內容,認為前輩藝術家作品其實「很現代感」,此次展覽也特別展出郭雪湖基金會與黃心健、瑞意創科總監張文杰合作的VR作品《望鄉三態》希望讓民眾更貼近前輩藝術家所處的時代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