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半個臺灣的輔導堅持 IPM減藥守護高山原鄉部落農產

▲農友積極詢問IPM技術與安全資材應用。
▲農友積極詢問IPM技術與安全資材應用。

【記者 劉瑞娜/花蓮 報導】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花改場)近年大力推動原民部落特色作物的病蟲害整合性管理(IPM),並開發安全資材、引導農民落實化學農藥減量。花改場於113年6月12日與台中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中改場)、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以下簡稱農科院)在南投縣信義鄉羅娜部落王清明長老及返鄉青農王士元農友田區合辦「原鄉茄科作物病蟲害綜合管理示範觀摩會」分享科研輔導成果,現場齊聚包括農業部科技司、防檢署、信義鄉農會等多個單位和部落族人一同共襄盛舉。

今年(113年)1月,花改場受到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邀請,共同將研發資材與減藥模式進行技術擴散,選擇近年已逐步導入安全資材的南投縣信義鄉羅娜部落番茄園區設置IPM示範圃。南投縣信義鄉羅娜地區為全國原住民最大的部落,也是目前全台布農族中人口最多的部落,部落村民有一千多人,位於海拔約800-1000公尺的山上,大多數居民從事農業,主要作物包括甜椒、番茄、敏豆、高麗菜和葡萄等。本次該場與中改場和農科院在部落合辦示範觀摩會,以同時深化和擴展技術合作,將科研成果落地原民產業:本次示範田為設施牛番茄,植株全為離地介質栽培,農友在種植前先以熱水處理介質進行消毒,由花改場輔導農友於設施外圍懸掛黃色黏紙監測及誘殺小型害蟲,於苗期開始施用誘導抗病資材及防治病毒媒介昆蟲,以預防病害發生;定植後,輪替施用不同作用機制藥劑。栽培期間落實巡田並做好田間衛生,於花期後施用HLST合劑(產品名「茶素精」)、脂肪酸鹽類及中性化亞磷酸等植保資材互相搭配,結果管理全期病蟲害發生輕微、植株生長良好;根據農科院逐年評估該區安全資材應用與IPM導入成效,估算其化學農藥減量可達8~9成,且增加經濟收益。

這場結合花改場、中改場與農科院和部落農友共同合作的IPM示範圃,,讓當地部落農民感受到政府對原民部落和坡地農業的重視,也在與會族人的心中種下安全生產兼顧環境友善的種子,相信未來將逐步在農友的田區落地生根發芽。也期待社會大眾看見和用實際行動支持落實IPM和維護生態環境的部落農民用心,相信原民產業在改良場專家團隊與關心在地產業的夥伴支持下,能為原鄉的農業發展帶來新的氣象與展望。

▲羅娜部落農友開心示範田番茄豐收,且農藥殘留未檢出(ND),相當有利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