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黑潮 阿美族竹筏帆船成功首航

海洋委員會今年推出以「船」為載體、「出航」為核心架構的「復振航海文化力」計畫,藉由公私協力,與台東縣南島社區大學發展協會合作,透過「竹筏帆船跨越黑潮往返綠島計畫」,靠著人力和風力、潮流,完成Torik Sanayasay號的首航,一步一步重現祖先乘風破浪的歷史航路。

海委會26日在交通部觀光署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阿美族民俗中心舉辦成果發表會,南島社區大學發展協會表示,竹筏帆船堪稱是台灣在世界航海文化的代表,除了有南島語族運用來環海之外,也是先民航渡海洋常見的工具,即使到了1950年代也未完全消失,而是演進為塑膠管筏搭配馬達,成為動力化的漁筏。

為尋找南島語族海上遷徙的足跡,團隊自去年4月起,在各界經費支持下,參考古籍文獻,並經都歷部落頭目林學明與耆老陳宜豐指導,以傳統工法打造阿美族傳統竹筏帆船「Torik Sanayasay號」,並於去年7月22日在都歷部落pacefongan海灘舉行下海祭儀。

但因颱風及海潮影響,未能順利航抵綠島。而今年6月21日,團隊從台東縣大武鄉尚武漁港再度出海,終於完成「大武尚武漁港-綠島(Sanayasay)-成功新港漁港」的首航,雖然過程中未能完全靠風力、海流與人力划槳抵達,但已讓團隊更有信心,能逐步勾勒出5、6000年前南島語族以自然材料和傳統工法,從東岸跨越黑潮往返綠島的智慧。

經由這次成功經驗,海委會有感而發表示,島是船,海是路,要啟動台灣這艘大船,航向世界,文化絕對是不可或缺的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