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距45歲青銀素人共演雲門《薪傳》

▲2023年兩廳院青銀共創計畫,共有8位樂齡者與13位青年入選,共同經歷工作坊課程與成果展演。圖為《薪傳》片段舞蹈排練。(圖/國家兩廳院提供)
▲2023年兩廳院青銀共創計畫,共有8位樂齡者與13位青年入選,共同經歷工作坊課程與成果展演。圖為《薪傳》片段舞蹈排練。(圖/國家兩廳院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國家兩廳院連續3年舉辦青銀共創計畫,今年以「認同」為題與雲門合作,共有8位樂齡者與13位青年入選,共舞經典作品《薪傳》的〈耕種與豐收〉段落,將於3月1日晚間於國家戲劇院大廳舉行青銀素人版《薪傳》,即日起於兩廳院官網開放觀眾免費報名。

「青銀共創計劃」是兩廳院推動永續場館的計畫之一,企圖在高齡的台灣社會許多世代間(intergeneration)的不同題目製造交流。

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表示,青銀共創的精神不是同化跨世代的想法,而是讓彼此傾聽與理解,而透過表演藝術與觀眾溝通對話,或許是增進世代關係的方法,此次活動除讓青銀素人共舞外,還安排議題課程,讓表演藝術成為跨世代交流的「媒人」。

該計畫公布後,即吸引180名民眾報名,年齡從18到81歲,除台灣民眾,更有來自日本與馬來西亞的學員報名,經過甄選,有8位樂齡者(55歲以上)與13位青年(18至35歲)共21位入選工作坊,最小年紀為18歲,與最大年紀的樂齡者相差45歲,恰巧和《薪傳》的舞齡相同。

▲兩廳院青銀共創學員們在陽明山上,親身體驗農民插秧的工作,感受「耕種與豐收」的辛勞與喜悅。(圖/國家兩廳院提供)
▲兩廳院青銀共創學員們在陽明山上,親身體驗農民插秧的工作,感受「耕種與豐收」的辛勞與喜悅。(圖/國家兩廳院提供)

青銀共創工作坊首日,兩廳院集合講師與學員們於清晨的陽明山上,透過身體力行,捲起褲管讓雙腳踩入水田中,親身體驗農民插秧的工作,感受「耕種與豐收」的辛勞與喜悅。

兩廳院表示,工作坊重要的「認同議題」課程由戲劇教育博士陳韻文帶領,學員在老師的引導下,講出自己的故事,讓其他學員傾聽,並了解生命歷程中重要的事件。陳韻文說,學員通過整理過去,理解自己存在與我們共生的現在,進而在舞台上精準執行舞步時能知其所以然地自信發光。

兩廳院指出,經過議題工作坊的探討與理解,大力幫助了學員在排練時凝聚與前進;此次為呈現青銀素人版《薪傳》片段演出,特別邀請3位曾經跳過數次《薪傳》的舞者,包括雲門助理藝術總監李靜君、前雲門舞者蘇依屏與前雲門2舞者許嘉卿來訓練青銀素人舞者們,3位老師共安排扎實的40小時密集排練。

兩廳院說,學員們於13日起於兩廳院排練室開始排練,首日的舞步課程已經讓學員們都累倒在地,但次日依舊準時在排練場報到,沒有一位學員放棄,也在排練的跺腳聲與吶喊聲裡共度西洋情人節。李靜君在排練後表示,這次青銀共創計畫讓我們更加了解族群,世代,認同與溝通,這種精神就是「薪傳」。

今年25歲、來自日本的青年學員松倉祐希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表示,自己相當喜歡台灣,也有在學現代舞,在日本時就知道雲門舞集是台灣最有名的舞團,因此去年來台灣讀研究所,聽聞有這個活動就立即報名。

她說,能從《薪傳》中了解台灣歷史、文化,與時代背景,非常吸引人,跟長輩相處也很開心,即使大家年齡不同、學習目的不同,但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喜歡跳舞」。

61歲、樂齡學員姚億鍾說,自己是雲門鐵粉,只要有表演、活動就會參加,雖然非舞蹈本科生,但從小就學習各種舞蹈,也曾在1983年參加過林懷民的台北現代舞團素人徵選活動,幸運徵選上,培訓半年,進而演出,這次看到青銀共創活動,又是她相當喜歡的作品《薪傳》,一定要來參加。

她說,跟年輕人共舞、學習,感受到他們「直接」的說話方式,也經常爆出好笑、新穎的話語,下課還會約「自拍」,熱情與活力都感染了她,青銀學員彼此接觸4、5天就像個大家庭了;在舞作的表演上,青銀學員也協助彼此,青年肢體動作較到位,會協助樂齡者,樂齡者的生活經驗與情感較豐富,則會建議青年怎麼「舞出感情」。

兩廳院表示,林懷民所編創的《薪傳》首演於1978年,講述漢族先民開墾台灣的篳路藍縷,時隔45年,這回由相差45歲的青銀素人舞者們經過訓練後跳出片段,雖然生長在不同世代,擁有不同歷史文化背景,卻透過《薪傳》建立關係,以「認同」議題開啟交流,並用舞蹈對話。

工作坊將於3月1日晚上間於國家戲劇院大廳舉辦「兩廳院青銀共創X雲門《薪傳》素人版呈現與交流座談」,呈現青銀素人版的《薪傳》的〈耕種與豐收〉段落,即日起,活動開放觀眾於兩廳院官網免費報名參加。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影/紙風車「哪吒鬧龍宮」 兩廳院廣場13、14日免費入場
透視國家表藝殿堂 兩廳院開放工作室週末登場
打造綠色劇場、邁向永續 國表藝三館一團創表藝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