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記者黎巴嫩遇襲身亡 以巴衝突戰事恐外溢?

以巴戰爭進入白熱化, 周邊區域安全越來越不穩定,超過三千五百多人罹難。目前,各國政府陸續撤僑,亞洲,包含日本、南韓,泰國,印度。歐洲部分,德國、法國安排專機,加拿大更是派出軍機,先把受困公民載離以色列。

主要因為戰火蔓延,連鄰國黎巴嫩也加入戰局,一名路透社記者在黎巴嫩南部,遭遇空襲不幸殉職。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表示,以巴衝突風險明顯擴大升級。

除了以巴兩國之外,與伊朗同一陣線的黎巴嫩、敘利亞、葉門都有可能加入戰局。長期以武力支援黎巴嫩的伊朗,外長也出面喊話。表示以色列持續迫害巴勒斯坦,會使得軸心成員包含黎巴嫩、敘利亞,採取必要的行動回應。

防彈衣上顯目媒體大字,為採訪做準備是殉職記者留下的最後身影。

聯合國秘書長 古特瑞斯:「我想指出 (記者遇襲)在多大程度上,說明了這場衝突蔓延的巨大風險。」

以巴戰事即將進入地面戰階段,區域局勢也越來越動盪。在以色列北部邊境,以軍和黎巴嫩民兵組織真主黨互相砲擊,敘利亞則指控2座機場遭到以軍空襲。

華府智庫中東專家 斯拉溫:「其他伊朗支持的團體,跟伊朗有共同目標,對以色列有敵意,他們可能會參與衝突。」

伊朗外長 艾密拉多拉安:「部分西方國家官員懷疑,是否已出現,針對猶太復國主義實體,開啟新戰線的意圖。」

伊朗外長13號馬不停蹄走訪的黎巴嫩、敘利亞只是最明顯的外溢風險。

葉門數千民眾走上街頭,支持巴勒斯坦,他們背後的親伊朗組織「青年運動」就揚言,美國如果直接干預加薩,就要派出飛彈無人機參戰。

卡達首相 穆罕默德:「我們確信解決這場危機,唯一且直接的方法是與相關各方,保持所有溝通管道暢通,持續密切合作,我們重視區域國際聯合國,減少事態升級的努力。」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結束以色列行程後,接連訪問約旦、卡達、巴林、沙烏地阿拉伯,後續還有阿聯和埃及,緊湊的行程,一方面凸顯以巴局勢嚴峻,另一方面...

中東政策資深研究員 泰爾哈米:「阿拉伯國家各自的策略利益,與巴勒斯坦人的利益未必和諧,這是已經發生的現狀。」

沙烏地阿拉伯、阿聯等國產油國,近年致力經濟轉型,焦點被迫轉移是一大挫折。此外專家也指出,埃及、約旦等國經濟陷入困境,貧富差距擴大,民眾早已心懷不滿,高漲的支持巴勒斯坦情緒,跟官方口徑出現落差,也可能危及國家區域穩定。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把媽媽的愛擴大 銀耳露助顏損者打拚一片天
獨生子不擅言詞 堂弟靠環保接引走入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