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G7將警告中國小銀行勿助俄規避制裁

(德國之聲中文網)七國集團(G7)領袖峰會週四(6月13日)起將於義大利登場。外界預期,會議關注焦點依然會放在如何因應中俄貿易對俄國侵烏的助長。路透社週日(9日)的獨家報導引述不具名的美國官員及知情者說法,稱G7將對較小型的中國銀行發出新一輪的嚴厲警告,要求其停止幫助俄羅斯規避西方制裁。

消息人士指出,G7可能會針對中國的銀行發布聲明,但應不會在峰會期間就對其採取立即的懲罰措施,例如限制中國銀行參與SWIFT國際支付體系,或是切斷其取得美元的管道。

目前各國仍在商討聲明的具體形式與內容。白宮未立即回應置評請求,不過美國財政部此前曾多次警告歐洲和中國的金融機構,如果協助俄羅斯規避西方制裁,它們自身也會面臨制裁。

負責國際經濟事務的美國副國安顧問辛格(Daleep Singh)上週在華府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的活動上表示:「我們擔心,中國日益成為俄羅斯戰爭機器的工廠。你可以把它(中國)稱為獨裁政權的武器庫,尤其考慮到俄國的軍事野心顯然威脅到烏克蘭的生存,甚至越來越威脅到歐洲安全、北約,以及跨太平洋的安全。」

辛格及拜登政府的高階官員都曾表示,美國及其盟友已準備好施加制裁和其他更嚴格的出口管制措施,來削弱俄羅斯避開西方制裁的能力。知情人士更透露,美國這週即將宣布新的重大制裁,對象包含金融機構與非金融的單位。

不過,美國至今為止並不樂見對大型的中國銀行實施制裁;分析師把此舉跟發動核武器相提並論,因為這可能帶來巨大的連鎖反應,衝擊美中關係乃至於全球經濟。知情者稱,G7這次聲明會聚焦於較小型的中國銀行,而不是大銀行。

中俄貿易改走地下渠道

自俄烏戰爭爆發至今,中俄貿易往來有增加的趨勢。根據中國海關數據,去年中俄貿易額達到超過2400億美元的新高紀錄,比前一年增長26.3%;中國去年對俄出口大增46.9%,對俄進口則上升13%。

歐美質疑,俄國之所以在遭遇大規模西方制裁的情況下還能攻打烏克蘭,原因之一是中國繼續出口工具機、微電子等軍民兩用科技產品,讓俄國得以繼續生產武器。

在西方可能進一步制裁的陰影下,早有業內人士指出,中國的大銀行開始限制涉及俄羅斯的跨境交易支付,甚至全面取消跟俄國的業務往來。

上述發展迫使部分中國企業轉而與邊境的小銀行合作,或改走地下融資渠道,或改用被禁的加密貨幣。據路透社4月的報導,中國四大國有銀行的行員稱,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他們加強了對涉俄業務的審查。

西方官員擔憂,有些中國金融機構仍在參與軍民兩用產品的對俄貿易。不過,中國主張中俄經貿往來是「正常的國家關係」、他國不應「抹黑」。

(路透社等)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