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躍基因 可找出大腦疾病基因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團隊 8日發表最新研究指出,透過「跳躍基因」發展新的基因篩選方法,成功找出 30多個可能造成大腦發育疾病的基因。可望奠定如小腦症、智力發展遲緩等腦部疾病的治療方向。
率領這次研究的腦科研究所副教授蔡金吾表示,許多新生兒大腦發育疾病,例如小腦症、平腦症、智力發展遲緩等,已證實與基因有關。但基因數量龐大,且自然基因突變非常罕見,要測試基因與疾病的關聯,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為了克服漫無目標地搜索突變基因,蔡金吾說,研究團隊主動創造基因突變,並藉此觀察哪些基因突變會造成大腦發育不良。
他說明,團隊利用一種在 DNA序列中會跳躍的基因,植入鼠腦神經幹細胞中誘發突變,並成功觀察到部分基因突變對神經細胞的生成、分化、遷移,以及對鼠腦的影響。運用這個全新的基因篩選方法,團隊找到 33個可能與大腦發育相關的基因。
由於人類大部分的基因都可以在老鼠身上找到,大腦發育的過程也非常類似,陽明團隊進一步與北榮神經醫學中心醫師關尚勇、榮陽基因體中心教授林奇宏團隊合作,把在鼠腦中找到的基因與小兒癲癇患者的人腦基因進行比對,結果發現部分突變基因互相吻合,證實跳躍基因的篩檢方法,能加速找出造成大腦發育異常的肇因。
蔡金吾說,這個新的檢驗方法克服傳統遺傳學的限制,不必從 2萬多個基因內一個個檢驗,就能快速找出與大腦發育有關的基因,對於基礎科學以及後續醫學應用都具有原創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