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正步、刺槍術 豈是戰技問題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今年適逢中華民國黃埔建軍百年,但就在鳳山陸軍官校隆重紀念的同時,新政策指導之下卻也廢止了刺槍術,踢正步也將成絕響。論者有謂,在現代科技之下,這類源自十七、十八世紀前膛排槍時代的操練,早已失去戰術價值,就算邏輯上還有可能在極端狀況能用上,但也只會是少之又少的特例。

然而,如果是如此,那為何軍隊還要有基本教練呢?立正、稍息、敬禮,能殺敵嗎?不也該一併廢除了嗎?要說空手搏擊、格鬥訓練比刺槍術「實用」,真要派上用場,還不是極端狀況下的特例?當彈藥耗盡,就算是黑帶高手,能敵得過敵人的槍炮飛彈嗎?如此只從戰術效益上來討論訓練,就是忽略了戰爭中其實還有比戰技更重要的元素,那就是精神力量。

畢竟戰爭是危險的場域,也許未來有一天會是人工智慧完全接手,但在此之前,無論操作多先進的武器、戰技再怎麼勤練精訓,都還改不了打仗必須搏命的本質,所以,踢正步也好,刺槍術也罷,著眼點本來就不是真能以此殺敵,而是鍛鍊士兵的身體與意志,在心態上成為一名軍人、一名戰士。

這也是為何現代我們還會見到,在各軍事強國的軍事典禮中,會有復古的軍禮服,甚至如法國還保有拿破崙時代的胸甲騎兵儀隊。當然,這些只是儀式性質,但踢正步、刺槍術作為這樣儀式的存在,為什麼要全面廢止呢?

說到底,踢正步、刺槍術,只不過是意識形態鬥爭下的代罪羔羊罷了,有人處心積慮想要剷除的對象,並不是表面上所說不合時宜的訓練,而根本就是黃埔建軍以來精神戰力的傳承。在這些人看來,什麼東征北伐,不是豐功偉業而是黨國私兵;什麼抗戰勝利,靠的也是美國協助;什麼剿匪戡亂,更是一敗塗地。在他們看來,黃埔精神根本無法激發現代官兵的鬥志。

然而,他們忽略或不願承認的是,能以血肉之軀,力抗日軍的飛機、大砲、戰車、甚至是毒氣,這需要多麼強大的勇氣與毅力?就是敵人也敬佩。張靈甫、邱清泉、王生明,寧死不降、正氣凜然,又是何等的忠心不二?傳承這樣的精神有什麼不對?可能有人又會說,黃埔變了、不反共了,但堅持中華民國主權及於大陸,不承認北京當局、不直稱其名號,不正是在反共嗎?

難道非得主張台獨才是反共嗎?只講自由民主,卻無視族群平等,不斷在民眾之中獵巫,追討誰不按台獨的方式愛台灣,誰就該滾回中國,這樣充滿敵視與侮辱的種族主義,憑什麼取代黃埔精神?是黑熊學院的夏令營體驗嗎?或是碰到黑道就要警察保護的太陽花們?還是有膽用震耳電音轟炸病童的青鳥青年呢?(作者為專職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