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分政治激化 正割裂社會

剛剛落幕的美國大選,拜登勝選理所當然,川普卻只有小輸,戰績出人意表。選舉結果事前雖測到但未測準,原因何在?眾家說法不一,其中最值得深究的是認為「身分政治」深刻影響了美國這回選舉,未來也將是主導公民政治行為的重要因素。

這次美國大選反映當今政治的主題,除了經濟以及意識形態之外,還有身分政治問題。特別是老白男、基層勞工和福音派對川普的支持堅定不移,拜登的支持群體並未拓展,所以與川普的差距並未比前次擴大。

拜登與他所屬的民主黨已非單存的勞工等下層階級的利益代表者。許多民主國家的左派,過去一直以追求經濟平等為主要訴求,現在則同時深切關注各個邊緣群體的利益,如少數民族、移民、難民、婦女和性向特殊群體。右翼則不再只關心企業發展、政府規模及其職能問題,而對傳統的民族身分、群體的地位變遷比往常更加關注,這些身分多與種族、族裔或宗教有關。事實顯示,從左翼到右翼,政治議題與訴求的內涵擴大了也轉換了,這反映身分政治崛起的趨勢,使得兩黨競爭中以身分切割選票的重要性凌駕在階級或經濟利益高低的差異之上。

身分政治的興起實際上映照物質性的利益雖仍重要,但其他的驅動力明顯增強了,許多人極度關切自己身分的尊嚴是否被冒犯了?又如何恢復這種尊嚴?美國政治學家福山認為,全球化引發的經濟、社會急速變化,使得社會變得更多樣化,並且要求原本被主流社會忽視的群體獲得承認與重視。這些要求引起了其他群體的激烈反應,他們產生了地位喪失、被替代的感覺。總的來說,「民主社會正斷裂為按照日益狹窄的身分畫分的碎片。」

川普4年前意外當選,這回落選卻票數成長一成多,主要是得力於那些對於自己身分地位下降憤憤不平,而又十分害怕失去中產階級的群體力挺,他們指責建制派精英階層自私、腐化、無能,認為他們蔑視自己,同時責怪那些受到優惠對待的窮人、少數民族、移民。英國近四年前公投決定脫歐,主要也是這種心態作祟。

歐美的左翼政黨率先聞到這個氣息,所以他們很早就轉動方向盤,關心弱勢或少數族群,成為身分政治的先行者。他們越來越關注小的群體,這些群體感到自己遭受歧視,被主流社會糟蹋,一直處於邊緣地位。但是,美國民主黨重族群弱勢而輕經濟弱勢的結果,變得與民眾脫節,漠視自由貿易與新移民對低下階層的影響,因而遭少數族裔怨懟。由於大批選民感到身分價值與經濟利益被置之不理,助長了民粹主義的崛起,民粹領袖才得以迅速填補了這個真空,繼而向傳統統治精英叫板奪權。左翼的轉向很快牽動右翼的方向盤,他們的操作更隱晦,卻更加細緻。

左翼激發了右翼的身分政治思維,但共和黨彎道超車,激進化的速度比民主黨反向而行的速度更快;同樣的是,左右兩翼分別進入各自走向極端的競爭,雙方顯已疏離中間選民,這反映身分政治下的兩個陣營鴻溝太深,兩黨對立益趨炙烈因而無可避免,同時也進一步撕裂人民之間的身分對峙以及政黨之間的爭鬥無法調和。

身分政治的議題主導力方興未艾,其對民眾的割裂效應正不斷擴大中,值得密切關注。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