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權法修正專攻博愛座 民團提醒勿忘其他議題

大眾運輸上的博愛座惹議,讓博愛座存廢再引起討論。圖為台北捷運民眾搭乘情形。(鄧博仁攝)
大眾運輸上的博愛座惹議,讓博愛座存廢再引起討論。圖為台北捷運民眾搭乘情形。(鄧博仁攝)

北捷爆發博愛座讓位風波,衛福部去年提出《身心障礙權益保護法》修正案,其一重點是放寬博愛座的使用,衛福部規畫在本會期重啟討論,且盼博愛座相關條文可單獨處理。民團則認為,博愛座只是很小一部分,身障機構負責人限制、各類場合的合理調整等,都應一併修法處理。

衛福部去年提出《身權法》修正案,將現行條文中「身心障礙者及老弱婦孺」優先乘坐,改為「身心障礙者及其他有實際需要者」。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博愛座代表社會溫暖,但照顧指標要重新檢討,會以最快的速度,讓台灣的溫暖實現,若博愛座是文明社會需要做好的事,可先單獨處理這一條,相信這將能很快取得共識,讓有需要的人有位子坐,不需要的人不要用到。

身心障礙聯盟祕書長洪心平說,邱部長在立委任內曾碰上10年一度大修法,但法案並沒有通過。《身權法》有很多議題需要處理,包括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國際審查意見、機構負責人的限制、各類場合的合理調整等。

「合理調整4個字不入法,大家就會愛做不做」。洪心平說明,為保障身心障礙者的就學權,學校沒有電梯沒關係,只要把需要輪椅代步的學生的課調到1樓即可,而不是以此拒絕障礙者入學,而車站也需要無障礙動線,讓障礙者不必排隊苦等斜坡板上下樓。

洪心平認為,博愛座只是《身權法》很小的一部分,過去民團也常倡議,許多需求是看不到的,例如器官衰竭、化療病患等,博愛座固然重要,但不是那麼急迫,呼籲衛福部別只修單一條文,而應全面性地保障身心障礙者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