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好好玩】Ready Go!雷虎小組美技揭密

每逢國家重大慶典、營區開放活動等場合,總能看見「雷虎小組」翱翔於蔚藍天空,以天空為畫布,彩繪藍天的身影,大秀眾所矚目的「炸彈開花」、「一箭穿心」等拿手絕活,除讓國人一睹空軍飛行員精湛特技的優異身手,「雷虎」的響亮名聲更是馳名中外。然而,飛行特技不僅是戰力的展現,每項特技課目的成就,除仰賴雷虎成員的高度團隊合作默契,在高難度的飛行特技操演中,他們游走於生死邊緣猶能游刃有餘,憑藉的是扎實戰技與超然的決心與勇氣,一次次技驚四座,一展空中美技。

「雷虎小組」成立於民國43年,時值噴射機引擎發明之際,駕駛噴射機馳騁於空中尚處摸索之際,「雷虎小組」便能以12機編隊實施特技演出,展現空前絕後的精湛飛行技巧。事實上,特技飛行正是在高速、低空的嚴峻條件下所實施的小組戰鬥飛行。精確飛行既是一門藝術,更是制空戰力的具體體現,必須仰賴擔任小組領隊的領導統御能力與小組成員之間的高度配合,才得以發揮快速、敏捷、精確特性,於空中分秒不差完美展示。

7機編隊操演主軸 膽大心細

一般而言,「雷虎小組」操演所需範圍為5浬半徑,高度10000英呎以下。歷來操演多以7機編隊為主軸,由領隊所駕駛的1號機為「長機」,其左側3機分別為2、4、6號機,右側則為3、5、7號機。所展演課目除眾所周知的「炸彈開花」、「一箭穿心」,還包含「單機倒飛」、「六機左桶滾」、「雙機正倒飛」、「雙機心型觔斗」等。

其中,7號機做為空中串場要角,需負責於主編隊群表演課目空檔間隙,以單機操作課目換取時間調整,烘托操演高度緊張氛圍。以「單機倒飛」為例,便是由7號機擔綱演出,飛官需在高度500英呎,以倒飛方式通過。如展現「單機四點滾」時,則在同樣高度實施各操作坡度變換90度之四點滾轉,此刻自7號機座艙所望視野,無異於天旋地轉,飛官需在承受G力狀況下,保持方向感同時穩定機身。另在實施「箭頭高低速通過」課目時,7號機必須正對長機位置,配合主編隊進場時間迅速於下方通過,此刻若高低差取得稍有不慎,便會面臨撞擊到其他飛機的風險,箇中艱險不言而喻。

此外,執行「雙機交叉轉彎」課目時,考驗兩機交叉通過時需處於同一平面,6號機需精確通過前機正尾流區,產生震耳欲聾的音爆聲。然而,尾流區在飛行而言,是避之唯恐不及的「禁區」,若通過該區域會造成機身短暫失速,對飛行員而言,更會造成不適的體感。而「雷虎小組」成員迎難而上,在在展現「藝高人膽大」的從容,正是無數次歷經生死交關的訓練所積累的底氣。

保持高度專注 默契十足

值得一提的是,「雷虎小組」多以7機編隊演出,各項操作口令,由領隊判斷當前雲量、機身及人員操作狀況發號施令,而各號機更須對單位時間內身處哪個位置熟稔於心,十分考驗團隊合作默契,特別在執行「炸彈開花」時,由領隊帶領組員向上鑽升至仰角90度,直至符合滾轉時機,「Ready ,GO!」待領隊一聲令下,各機滾轉開花,霎時四射煙霧如百合花般於天空綻放,7號機則隨煙霧一飛沖天,將表演推至最高點,盡展團隊合作默契與勤訓精練成果。

特技飛行猶如行走於刀口,在空中任何一項操作皆攸關生死,「雷虎」成員自起飛後至關車,皆需秉持高度專注。民國103年莊倍源上校執行特技課目訓練時,與僚機擦撞,為避免撞上民宅,放棄跳傘求生,不幸殉職。折翼的傷痛無損「雷虎」的堅毅,組員遴選與遞補仍然繼續,而莊倍源教官的無懼精神,便是「雷虎」世代傳承的傲骨,更是空軍源遠流長的榮譽。

雷虎小組精湛美技馳名中外,傳承空軍忠勇精神。(本報資料照片)

雷虎小組成員高度團隊默契,在高難度的飛行特技操演中,一次次完成精采演出。(記者陳怡璿攝)

「雙機交叉轉彎」課目,飛官勇闖尾流區,展現「藝高人膽大」精湛技藝。(本報資料照片)

雷虎小組拿手好戲「觔斗扇形展開」,展現團隊高度合作默契。(本報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