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硬體都「高齡」 民航業隱憂

中國時報【黃如萍╱新聞分析】 復興航空在澎湖馬公發生重大空難事故,失事飛機機齡13年,正駕駛年齡也高達60歲,軟硬體都是「高齡」,凸顯了近年國內航空發展迅速下的隱憂,基本飛安無法確保,不利國內積極推展的觀光旅遊。 國內航空界近年面臨大陸航空業高薪挖角的壓力,尤其是機師人才,更是青黃不接,復興航空日前整組機組人員被大陸航空公司挖角,其他國籍航空公司也都面臨機師荒,以往一年舉辦不到一次的機師招考,現在則改為全年開放,隨時可報名,只要報名人數累積超過5人就考試。 儘管如此,國籍航空公司還招不到人。被勞動部調查為薪資高、民眾嚮往工作前3名的航空飛行員卻苦於找不到人才?航空業者說,大陸航空公司這幾年高薪、大規模挖角,台灣培訓的機師都挖過去了,只好回頭再找空軍退役的飛官。 空官轉任民航機飛行員,不僅年齡偏高,飛行概念也需要轉換,畢竟戰機需要的是衝鋒陷陣、使命必達的飛行員,民航機則是要求以旅客運輸安全為上的飛行員,國內航空業為擺脫以往空軍轉任機師的情況,10多年前開始花重金自行招考及培訓機師,每位飛行員都投資新台幣數百萬元。 但這幾年,大陸航空業起飛,國籍機師流失嚴重,自訓機師屆滿契約期限就離職,而新訓機師人力補充速度趕不上需求,航空公司不得以只好再回頭找退役空官。 同一時間,台灣積極發展觀光,國籍航空公司大量購進新機,但硬體擴充了,機師、飛航維修等專業人員的進用卻遠遠不足。 此外,根據交通部民航局的初步調查,飛機曾短暫失去聯絡4分鐘,顯然飛機可能在空中就已經出事了,飛機的機齡、維修、駕駛人為操作等都可能是肇因之一,反映國內航空業快速擴充下的飛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