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也收小費…電子支付推波助瀾 美國人有「異」見

美國的小費文化由來已久,不過近來出現了一些在支付小費方面的新趨勢。一些傳統上不會要求小費的商家,例如食品雜貨店、自助販賣機以及快餐店,也開始收取小費。對此很多人持有不同看法。

據NPR報導,商家對小費的期待在過去幾年增長很快。丕優研究(Pew Research) 2023年調查的1萬2000名成年美國人中,有72%說,他們比過去更經常被人要求為獲得的服務支付小費;只有大約三分之一的人說,要知道什麼時候付多少小費是件「極其或非常容易」的事。

這一趨勢的源頭是疫情期間,人們開始給很多平常不會要小費的人小費,來支持危機時刻的前線工作人員。與此同時,支付科技也在發生變化。電子支付屏幕公司在每筆交易中都可以拿到一部分分成,所以開發鼓勵支付小費(尤其是大額小費)的軟體,就意味著給這類公司帶來更多收益。

波士頓大學酒店管理學院教授榮格(Sean Jung)表示,給小費也是在不給員工漲工資的前提下,讓他們賺到更多錢的方法。餐館在保證菜價較低的前提下,可以通過小費讓員工獲得更多收入。

那麼美國的小費文化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呢?

經濟和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阿利戈托(Sylvia Allegretto)在工資和小費方面有大量研究經驗。她表示,美國擁有一套雙層工資體系,即最低工資和次低工資。後者是付給有小費員工的工資,通常比最低工資要低很多。邏輯就是對於次低工資員工來說,顧客的小費可以補足與最低工資之間的差異。

例如在華盛頓州最低工資是每小時16元,並且對服務生之類的員工並沒有次低工資一說。而在田納西州,次低工資只有2.13元每小時,所以服務生基本上要靠顧客給的小費來生存。所以拿不定主意付多少小費的時候,不妨看看所在州的最低工資和次低工資再做決定。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網購受騙 向銀行申訴錯過時效 華人花錢買教訓
華裔無照攤販 遭法拉盛街霸暴力討錢
紐約市公布49路段限速20哩 未來將設「區域慢行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