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忽脖子硬塊 已罹4期鼻咽癌

林新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李芃逸表示,鼻咽癌初期症狀以頸部腫塊最常見,若未留意至腫塊變多變大就醫,恐延誤診斷黃金期。(記者徐義雄攝)
林新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李芃逸表示,鼻咽癌初期症狀以頸部腫塊最常見,若未留意至腫塊變多變大就醫,恐延誤診斷黃金期。(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在超商工作的50歲江先生經常日夜顛倒或超時加班,前年隱約感到脖子有突出的硬塊,去年2月因腫塊逐漸變大求診,確診罹患鼻咽癌4期。經為期2個月的放射治療,同時合併化學治療,期間副作用輕微,至今治療完成將屆滿1年,追蹤檢查顯示腫瘤已完全消除,亦無復發。

鼻咽癌常見於亞洲國家,台灣是盛行率較高地區之一,國內1年約新增1500名患者、600多人因此死亡。鼻咽癌成因不明,有家族史與人類疱疹病毒第四型感染者為高危險群;患者大多在50~60歲的壯年期,男性的罹病及死亡率為女性3~4倍。

林新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李芃逸表示,鼻咽癌初期症狀以頸部腫塊最常見,且許多病人無使用菸、酒、檳榔的習慣,認為自己不會罹癌而掉以輕心。此類腫塊通常不會疼痛,若未留意至腫塊變多變大才就醫,恐延誤診斷黃金期。

其他鼻咽癌可能的症狀,包括流鼻血、鼻涕∕痰中帶有血絲、長期鼻塞、鼻膿漏,耳鳴、聽力減退、耳朵有閉塞感、臉部感覺麻木、眼瞼下垂、吞嚥困難、聲音沙啞、舌頭運動不靈活、視覺產生複視,或是不明原因之頭痛等。統括以上症狀,李芃逸主任建議,若頭臉部有麻痛感、視∕聽∕嗅∕味覺有異常,以及脖子有腫塊。

鼻咽癌治療以放射線療法為主,有機會達到完全根治;第2期以上的患者,需要同時搭配化學治療。治療過程中會經歷口乾、味覺改變等副作用,整個療程約1~2個月結束後可望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