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帶旺台廠 AI 軍團,下一檔飆股在哪裡?

輝達帶旺台廠 AI 軍團,下一檔飆股在哪裡?

AI 的 iPhone 時刻來臨,將成為企業未來主要成長動能,各方積極搶先布局 AI 概念股,整體族群價量齊揚,成為近期美台股市領頭羊,雖然股價漲多可能回檔,中長期會不斷吸引買盤,進而推升股價,個人投資組合若未納入 AI 主流股,未來表現可能落後大盤。

包括台股與美股,在不同時期會出現不同的主流股,以強勢題材吸引絕大部分投資人的目光,類股呈現價量齊揚,成為資金追捧、交投的重心,甚至好多年都是在漲這些主流股,像數年前的蘋果(Apple)與蘋概股,近幾年的尖牙股(FAANG),以及特斯拉(Tesla)和電動車概念股,期間整個大盤如果扣掉這些強勢主流股,漲幅往往小很多。

ChatGPT 引爆生成式 AI 熱潮,輝達領漲 相關概念股齊吸金

觀察今(2023)年以來美股表現,統計至 6 月 13 日,主要 6 檔大型權值科技龍頭股,包括蘋果、微軟(Microsoft)、輝達(Nvidia)、特斯拉等,平均上漲 79.45%,整體美股 S&P 500 指數(市值加權平均)漲幅則僅漲 13.79%。若以等權重的指數狀況來觀察,落差更明顯,去除大型股加權的漲勢後,整體 S&P 500 等權重指數僅漲 4.11%。

進一步分析可以看出,由微軟旗下 ChatGPT 熱潮所引爆的「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題材,引領今年以來美股漲勢,而漲勢明顯集中在大型科技權值龍頭股,同期間台股(向來與美國科技股高度連動)也有類似現象。

尤其自今年 5 月中以來,過去2年大幅賣超的外資積極回補台股,主要回補標的就是台積電(2330)欣興(3037)廣達(2382)智邦(2345)、世芯‒KY(3661)等 AI 概念股。

在 AI 崛起的大浪潮裡,提供核心晶片(提供最強大運算力)的輝達將會是未來幾年內最受惠的公司(目前賺走全球 AI 伺服器供應鏈大部分盈利),今年以來漲幅超過 1 倍,市值則翻倍突破 1 兆美元,代表市場的認同度高。

輝達並非唱獨角戲,AI 概念股持續擴散,成為近期美股及台股最吸金、漲幅居前的強勢主流族群,預期在未來幾年仍會是美股及台股的主流族群,配置在投資組合的占比如果偏低,整體表現往往會落後大盤。

微軟持續強化自去年底爆紅至今的 ChatGPT,谷歌及其他科技大咖也加速發展自家的生成式 AI 軟硬體平台及生態系,帶動 AI 伺服器需求,這個大浪潮成長趨勢可望延續多年。

輝達股價雖已創歷史新高,短期漲多可能回檔,但中長期來看,應該還沒到頂,因為它目前近乎獨占的高算力 GPU(圖形處理器)及 AI 應用平台生態系將帶來生產力的巨大改變,且這個大趨勢尚處於早期階段。

AI 的 iPhone 時刻來臨,輝達複製蘋果股價長線翻 60 倍模式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今年第 1 季法說會指出,「ChatGPT 的出現,是 AI 界的 iPhone 時刻」,暗示輝達未來營運會大爆發。

回顧 2007 年,蘋果推出第一代 iPhone 智慧型手機,其嶄新功能及設計吸引消費大眾目光,搭配各種人性化的應用軟體及服務,愛用的「果粉」越來越多,經年累月發展出強大生態系,開啟了智慧型手機的高成長期。

即便 2007、2008 年先後爆發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全球金融海嘯,蘋果營運、股價自此大爆發。蘋果 2007 年營收約 240 億美元,2009 年幾乎倍增達 470 億美元,去年則到達 3,943 億美元,這些年成長了 15 倍,股價也上漲近 60 倍,儘管期間股價波動不小,近期股價續創歷史新高,長多趨勢依然不變。

GPU 不只是用來訓練 AI 模型,還要負責用戶實際使用(發問、請求)的推理過程。因此,ChatGPT 等 AI 軟體用戶數量越多,所需要的 GPU 數量(總算力)也越大,現階段以輝達受惠最大,是客戶優先或甚至唯一的選擇,但超微半導體(AMD)正努力追趕,將是輝達主要競爭對手。

由於生成式 AI 是未來商業競爭、提升生產力的必備工具,微軟、Google、亞馬遜(Amazon)、阿里巴巴等雲端巨頭未來勢必要不斷擴張 AI 算力,才能滿足廣大用戶日益龐大的 AI 應用需求,這意謂大型雲端資料中心擴編及升級的將形成長期向上的循環,因此 AI 主流股地位將會延續多年,並從 AI 伺服器供應鏈逐步擴散至終端應用族群。

台積電寡占先進製程,台股 AI 伺服器供應鏈吃補

雲端巨頭除了向輝達、超微買晶片,也可能跟世芯、創意(3443)等矽智財(IP)暨 IC 設計服務大廠合作開發特定用途的 AI 晶片,而目前寡占半導體先進製程的台積電,現階段幾乎是唯一受惠的晶圓代工廠。

觀察台股 AI 伺服器供應鏈,現階段除了台積電獨家代工高階 GPU 晶片,其餘主要受惠公司依序大致是 IP 廠,如世芯‒KY、創意,散熱廠如雙鴻(3324),ABF 載板廠如欣興,及相關的 PCB 廠如金像電(2368)

其他還包括 AI 伺服器組裝代工廠,如廣達、緯創(3231),高速網路交換器廠如智邦(2345),記憶體模組廠如宜鼎(5289)宇瞻(8271)等。

總而言之,在可預見的未來,股市投資人的投資組合一定要納入並維持相當比例的 AI 主流股,如果配置不足的話,投資組合的表現就可能落後大盤。

AI 泡沫破裂言之過早,投資大型科技龍頭股風險最低

在投資人熱情追棒下,輝達等 AI 概念股今年以來大漲 5 成或 1 倍以上,有些投資人擔心已泡沫化。例如,輝達以最近 4 季累積 EPS 來看,本益比高達 200 多倍,但若以未來 4 季預估 EPS 來看,目前本益比還不到 100 倍,未來只要輝達年 EPS 能高成長,等股價拉回分批買進,就有機會買在較低的本益比。

相較於 2000 年網路科技股泡沫,目前美股大型 AI 科技概念股泡沫仍相對安全,台積電等台股大型 AI 科技概念龍頭股也是如此,但的確有不少中小型股已漲過頭,或只是純粹炒作,投資人不宜過度追高,更要避開缺乏競爭力與實質貢獻的個股。

20230705105208048xl.jpg
20230705105208048xl.jpg

觀看更多內容,歡迎訂閱《Money錢》雜誌

(圖:shutterstock,僅示意 / 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