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盤後股價重挫9% 台股跟進下挫170點 台積電跌19元

輝達在連續三個季度年比增長超過2倍之後,第2季營收年增率放緩至122%。(圖片來源/nVidia官網)

美國人工智慧(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周三盤後公布第2季(截至7月28日)財報強勁,超越市場一般預期,但是第3季財測的驚喜變少,未能滿足一些華爾街分析師極高的期望,輝達盤後股價應聲重挫約9%。

8月28日收盤後,輝達股價大跌11.35 美元或8.85%,來到每股116.95美元。稍早收盤時下跌2.1%至125.61美元,今年來仍大漲1.61倍,市值3.09兆美元。除了第三季成長動力偏弱,輝達的重挫某種程度也是被AI伺服器製造商美超微給拖累。

美超微利空拖累AI股表現

拜人工智慧(AI)熱潮之賜,美超微股價今年來幾乎翻倍,然而在遭到知名機構指控帳務問題及放空股票後,28日延後遞交全年財報,早盤股價應聲大跌26%,盤中一度跌破400美元大關,收盤下殺近20%至每股443.49美元。

美超微利空導致AI股如輝達、AMD全面下挫,台股周四盤初跟著殺跌359.77點或1.6%至22,010.89點最低點,台北時間11:15,加權指數下挫168.39點或0.75%至22,202.27點。權值股普跌,輝達供應商台積電股價盤中下挫1.97%或19元至945元;鴻海股價下跌1.35%至183元;廣達下跌2.5%或7元至271.5元。

綜合《華爾街日報》與《商業內幕》報導,輝達在周三收盤後公佈的第2季財報超過分析師的預期,本季財測也強於分析師平均預估值,但是沒有達到華爾街最樂觀的預期,盤後股價應聲跳水。

這家晶片製造商第2季財報全部超過預期,營收增至300.4億美元,季增15%,年增122%,超出市場普遍預期的288.6億美元,然而,與前3季的超過2倍增幅相比,第2季營收增幅較小。

輝達財測未能達到最樂觀的預測

輝達也公布第2季淨利從去年同期的61.8億美元增加一倍多,達到166億美元。第2季每股盈餘(EPS)0.67美元,高於市場預期的0.60美元;第2季庫存月數2.68,季減14%,年減16%,不但沒有季增,更沒季增20%以上,就是一個優良的數字。

輝達預計第3季營收約為325億美元,優於市場平均預期的317.7億美元,第3季每股盈餘將在0.66-0.69美元之間,跟市場預期的0.668美元及前一季的0.67差不多。

不過,輝達第3季毛利率預估為74.4%,小幅低於市場預期的75%。輝達預測的第3季營收沒有達到華爾街一些最高的預期,也未能達到一些分析師「耳語的數字」。

金融服務公司Synovus的分析師Dan Morgan透露,華爾街傳聞的營收預估數字介於330 億至340億美元之間,對比之下,輝達預計第3季營收年增80%,來到325億美元。

輝達的營收持續大增,在連續三個季度年比增長超過2倍之後,第2季營收年增率放緩至122%。

第4季Blackwell將帶來數十億美元的收入

投資人對輝達季度財報期望很高,因為該公司已經成為更整體人工智慧產業的領頭羊。他們都關心一個大問題是,備受期待的新一代Blackwell晶片狀況,它是在輝達Hopper GPU之後科技公司客戶渴望買到的輝達下一代晶片。最近有關Blackwell可能延後推出的報導引起投資人擔憂整體AI可能受到影響。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表示,Blackwell的需求令人難以置信,該公司預計第4季新一代晶片Blackwell將帶來數十億美元的收入,但是他也承認有關Blackwell的生產問題影響最近一季的毛利率。

輝達財務長準備好的演講指出:「我們在第2季對客戶提供Blackwell架構的樣品」。「我們對Blackwell GPU格式進行更改,以便提高產量,Blackwell產量計劃從第4季開始,持續到2026年度。」她補充說明。

黃仁勳表示,輝達現有Hopper晶片的需求仍然非常強勁,人工智慧公司正在尋求部署資金,利用現有的資源建設資料中心。

Hopper晶片的需求仍然非常強勁

輝達的執行長在回答分析師提問時表示,該公司看到「生成式人工智慧的發展勢頭正在加速」。他的電話法說會重點還包括Hopper需求不墜。

他的觀點也顯示,這家晶片製造商正在對規模一兆美元的資料中心進行現代化改造,從普通運算轉向加速運算的規格。

黃仁勳提醒分析師,Blackwell是一種人工智慧基礎平台,而不僅僅是GPU(顯卡、繪圖處理器),並強調其效能比Hopper提升。

同時,黃仁勳提到NVLink的重要性,它對於低延遲、高輸出和大型語言模型至關重要。他簡要討論生成式AI的快速發展以及它演變為不同的模式,他提到輝達幫助不同企業開發AI科技。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臺銀打造ATM容膝空間 貼近輪椅族需求獲好評
建商也怕?全台開工量回歸疫情前水準 北開工量創歷史新低
健保開辦30年瀕崩潰 賴政府「健康台灣」預算如何分配、執行?專家這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