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液荒不可免?藍委打臉:衛福部「半年前就知」2大警訊

洗腎、開刀手術必用的生理食鹽水,因為市佔七成的永豐化工停產,導致全國大缺貨。(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洗腎、開刀手術必用的生理食鹽水,因為市佔七成的永豐化工停產,導致全國大缺貨。(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永豐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新莊工廠因未能符合PIC/S GMP規範而停止生產,影響大型輸注液藥品供應,食藥署緊急請國內合格廠商持續增產,並核准專案輸入。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25日表示,若以500毫升計算,本週將再專案輸入36.36萬瓶袋,累計到貨共124.36萬瓶袋,並強調「臨床使用上一定有不方便,但真的不認為有缺貨」。國民黨立委陳菁徽質疑,衛福部半年前就知道2大警訊,導致恢復穩定供應最快不會早於10月。

輸液缺貨引發爭議,衛福部次長林靜儀23日終於在臉書發文鬆口致歉:「先向原先使用2L規格生理食鹽水,因為廠商問題而不便的醫療夥伴們表示抱歉。我們知道改變程序增加了各位的不方便。但是這個月以來是在拜託廠商、拜託貨運的狀態,我們力求供應不間斷。還不能滿足所有規格需求,是很抱歉。本週除了合格廠商生產的數量之外,專案進口尚有四十萬袋庫存,下週預計約有三十萬袋輸入。敬請不用焦慮。」

陳菁徽24日發文指出,這次輸液荒的原因是,佔有國內七成市場的廠商因違反《藥事法》規定遭勒令停業,主管機關衛福部最終只能用高於健保支付二到三倍的價格 從海外專案進口。先不論價格如此昂貴的不合理性,因為醫療現場急需使用,衛福部所能提出的解方就是這麼荒唐。

這很像工作上都曾遇過的豬隊友,最後一刻大家要上報告了,他才冒冒失失的出現,藉口理由一大堆,然後交出一份很糟糕沒有人滿意的東西。

「然而,輸液荒真的不可避免嗎?衛福部食藥署難道是等到今年5月份才遇到問題,所以束手無策是必然的?」陳菁徽強調,事實恰恰相反,2023年去年底的時候,食藥署就公告這次被勒令停業的廠商,其生產的輸液產品中含有「黑色懸浮粒」,所以緊急回收。早在半年前,衛福部與食藥署就知道兩個重大的警訊,一者廠商的品管是有問題,二者廠商佔市場比例高達近8成,若有突發狀況將嚴重影響市場。

陳菁徽質疑,所以當時為什麼沒有開始採取應對措施,卻仍一意孤行或者忽視潛在重大危機,繼續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才導致現在輸液荒的問題?醫療韌性不足八年來沒改善,追根究柢還是回歸健保點值。因為沒有給予相對應、符合成本獲利的價格,導致輸液廠商意願低迷,最終只剩下少數廠商進場,並且掌握高佔比的產量,才能維持營運成本。但也極大化突發狀況時所產生的風險,骨牌效應下,一人倒人人倒。

「至於輸液何時能夠穩定供應?食藥署認為關鍵還是這次勒令停業的廠商復工時,最快也不會早於10月。」陳菁徽直言,自己會持續追蹤後續復工的進度與產能平衡,以及監督衛福部與食藥署是否有針對這次的輸液荒,提出精進改善計畫,檢討整體藥品供應狀況,提高醫療藥品韌性。雖然嘆氣,但是遇到不能割捨的豬隊友,也只能應著頭皮,壓著他們認真做好本分,絕對不能雷到全體國人的健康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