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出臺茶新契機 茶改場117周年場慶開放日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葉改良場(簡稱茶改場) 於109年8月1日 (星期六) 歡度117周年場慶暨機關開放日。茶改場場長蘇宗振表示,該場創立於1903年,迄今已有117年的歷史,除楊梅總場外,先後設立魚池分場、文山分場、臺東分場及凍頂工作站,服務全臺茶農及輔導茶產業,並以「在地化、科技化、國際化」策略,肩負起臺灣茶葉品種改良、製茶技術改進、茶文化的推廣教育等服務,該場扮演著研發先驅與產業推動的重要角色,為臺灣唯一的茶產業研究專責機構。 茶改場近年來致力於科技研發及產業輔導,朝向創新、智慧及多元化發展,藉由本次場慶的活動,精心策劃多項主題來展出成果,包括臺灣原生山茶品種-臺茶24號商品命名、臺灣茶風味輪及臺灣茶分類分級系統 (TAGs);此外,該場也特別遴選對臺灣茶產業發展有功人士予以表揚,感謝他們對茶業發展及轉型上的傑出貢獻。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吉仲致詞強調,茶葉長久以來都是臺灣最具代表性的農特產品,臺灣茶產業發展從外銷轉而內銷並走向精品化,歷經諸多產製技術的創新及變革,而茶飲文化也不斷地推陳出新。為了因應時代潮流的變化,茶業改良場有責任持續扮演研發改良的角色,兼顧產業鏈結與推動,致力提升臺灣茶產業及茶文化在國際上的能見度。 茶改場藉由117周年場慶活動,除了感謝在茶產業貢獻的先進外,特別舉辦六種風味輪的展示,針對臺灣八大特色茶類建立一套標準化及一致性的語言,以真實性的風味描述,連結專業的感官品評及消費者的味蕾,掌握臺灣茶之香氣與滋味的國際話語權,可強化臺灣茶業的國內外推廣與行銷。此外,該場推出最新的茶樹品種-臺茶24號經票選活動命名為山蘊,臺茶24號為臺灣茶史上第一個命名之純種臺灣原生山茶品種。 茶改場藉由場慶的精彩展出內容,一方面讓民眾深刻體驗各類臺灣茶的特色,更能瞭解近年來茶改場所有研發同仁在科技化、創意化的努力成果,也讓大家都能感受到「臺灣茶」如何邁向大眾化與國際化,不僅保留臺灣過去的飲茶文化,茶改場更有信心地引領臺灣茶迎向國際化的茶飲世代,開創新的臺茶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