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台妹」、「讀稿機」與「倫敦政經學院」的距離

作者:許復 Harry Hsu/Beyond the Border

作者系列前言:批評一個人很容易,但要從他 / 她身上學到東西卻難多了

2020 總統、立委選戰進入肉搏階段,和過去相比,這次陸續因大選而受矚目的政治人物數量,也出現前所未見的多位。從網路空戰到地表陸戰、從電視政論節目到臉書直播,專家名嘴與網紅們個個講得口沫橫飛──但幾未有人從「學習」的角度,來看這些人物。

以下系列文章,均節錄並編輯自作者新著《未來總統學―解構魅力領袖品牌策略》一書。本書於 2019 年 11 月由遊讀世界出版,可說是華文出版中第一本以「個人品牌打造」角度,評析總統候選人的專著。以下系列文章,均以政治人物為案例,卻不帶特定政治立場,而把焦點在放在「個人品牌經營」的深度討論上。

作者認為,批評一個政治人物很容易,但要從他/她身上學到東西卻難多了。而在英美等國,儘管各人政治立場同樣大相徑庭,卻多有「向政治領袖學習(政治以外事務)」的風氣,比如「向邱吉爾學演講」、「向歐巴馬學社群操作」、「向川普學辯論」、「向柴契爾夫人學穿著」、「向小羅斯福學EQ」⋯⋯等。

每個人一定都有政治傾向,談起政治人物,更容易「擦槍走火」。但我們不妨多提醒自己,若能盡量把主觀批評的力氣轉化成客觀學習的角度,自己終能獲益最多。

本系列文章,將陸續從個人品牌角度評析包括蔡英文、韓國瑜、郭台銘、柯文哲、王金平、張善政、賴清德⋯⋯(本書完成之際,宋楚瑜主席尚未宣布參選)等十位台灣指標性政治人物,並類比與對比海外政壇領袖,評析其個人品牌打造與經營、演講技巧、公眾形象展現、公關能力及領袖魅力養成等多個面向。

希望帶給讀者朋友們,大選之際除了「情義相挺」、「批判謾罵」或「純看笑話」之外的另外一種可能:從海內外各地的政治領袖身上,「學習」(無論是效法優點或避免缺點)個人品牌養成,最終為自己的人生加分。

一切從「探知萬事萬物發生的緣故」開始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這是篤信的時代,也是疑慮的時代;這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絕望的冬天;我們什麼都有,也什麼都沒有;我們全都會上天堂,也全都會下地獄。 」

這是英國大文豪狄更斯 (Charles Dickens) 以法國大革命為時代背景所撰名著《雙城記》(A Tale of Two Cities) 的開場引言。在「英國佬」狄更斯眼中,當時的法國是如此這般景象──但事實上,英國自己那時候的情況,也差不了多遠。

《雙城記》出版於 1859 年,此前的工業革命,為英國自身以及全世界都帶來了「破壞式」的裂變。在遙遠的東方,當書生們個個還在吟詩作對、進京考科舉的時候,這一個被我們的老祖先視為「蠻夷」的外族,已經用船堅炮利一道接一道不停地打開了各地國門,拼命把他們製造的機器,送到全世界的不同角落去。

此刻的大英帝國,已經成為「世界工廠」、「海上霸王」,更透過強大的生產力與武器,殖民世界大多數地區,成為地表上第一強國,一面引領世界潮流,一面成為西方資本主義的倡導者。當然同樣值得一提的是,彼時的英國,除了看得見科學技術的不斷突破、藝術文化的蓬勃發展外,也是早期議會民主制的誕生地。

然而,凡迅速發展的地方,通常也有亂得一塌糊塗的另一面:當時大量人口湧入如倫敦、曼徹斯特、愛丁堡等大型城市,尤其英國的首都倫敦,當時甚至被形容為「糞坑」──因為人口太多,地下水系統不完善。

如今我們看到美麗的泰晤士河(River Thames),當年可是包括霍亂在內、各種傳染病的溫床。有錢人生病了有藥醫,中下階級或底層人士生病了就被一腳踢,有的人因為沒錢辦葬禮,甚至就直接被扔進泰晤士河裡。

資源分配不均,讓大量衝突在社會每個角落隨時上演。這也讓社會主義勢力因而萌芽──包括觸發下一世紀冷戰的馬克思主義,正開始在英國熱烈蔓延。

彼時,有一群中產階級知識份子,想要「解決這些問題」:他們認為,一個真正的現代國家發展,必然奠基於打破階級的鴻溝上。但是,他們卻不認同列寧 (俄語:Ле́нин)用階級鬥爭及激烈革命的方式,而是主張深入研究社會實況,以民主漸進溫和的手段,來促進階級的對話,進而用民主投票來解決衝突。

他們堅決反對土地私有制、工業國有化;支持的,是能照顧到每一個人的社會福利──唯如前面所述,他們認為,要促成這些改變的手段,必須透過民主制度和大眾教育,逐步達成。

最終,這些人以他們的理想為核心,在 1895 年成立了倫敦政經學院 (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這所學校的校訓當中有一句話:“Rerum Cognoscere Causas” (拉丁文),意思是「探知萬事萬物發生的緣故」。

「知識份子」,抑或「菁英風範」的搖籃?

時光從古老的大不列顛,來到今日的英國。倫敦政經學院與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牛津大學 (University of Oxford)、倫敦帝國學院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和倫敦大學學院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一起並稱為「金磚五校」 (Golden Five Universities)或「英國 G5 大學集團」(The G5 group / The G5 Super Elite) 。它也與劍橋大學、牛津大學並列為英國「金三角名校 」(Golden Triangle)和羅素大學集團 (The Russell Group) 成員。

《衛報》(The Guardian)曾評價倫敦政經學院「在英國的聲譽只有牛劍才能超越」。而在近年的 QS 世界大學排名中,它在社會科學及管理學的排名上已連續多年榮登世界第二、歐洲第一。

如今的倫敦政經學院,持續秉持著「探知並瞭解真相的本質」的核心,也已然成為培養各國元首及各方意見領袖的搖籃之一。在 LSE 官網當中,羅列了來自各國的元首級校友,當中自然也包括了台灣現任總統──蔡英文。

說到這裡,可能會有讀者覺得這段梗鋪得也未免過長。但對我來說,這段描述一點也不嫌長,因為這是我希望能帶給大家的背景、高度與視角──不論是以蔡英文為主角的這一個篇章、接下來陸續談論其他政治人物的篇章,或是發生在台灣以及世界上,有關公眾事務的點點滴滴。

而我在開篇特別提到倫敦政經學院,也有其他用意:首先,打造個人品牌的源頭,本來就跟「萬事萬物的本質、真相」有關,因為沒有任何一個捏造出來的品牌故事,會真正得到長期的成功。

再者,就筆者的觀察,小英總統受倫敦政經學院的影響非常深:她的「菁英風範」,甚至那股「探知萬事萬物發生的緣故」 的態度,可說是一方面造就了成功當選的小英總統;另一方面,也為她的政治生涯寫下一道又一道的考驗。

怎麼說呢?「讀稿機」這個外號,或許正是最好的例子之一:

「讀稿機」之必要?

不知從何時起,小英總統除了自稱的「辣台妹」之外,多了一個外號:「讀稿機」。接下來這段,我們就來輕鬆聊聊關於「讀稿機」的二三事。

(真正的)「讀稿機」,其實是曾任新聞主播的我,非常多年的一位好友。對我而言,它就像個好夥伴一樣,我信任它,甚至願意把一切交給它。雖然播新聞幾年之後,我的重心漸漸轉向主持內容自由度更大的談話節目,較少再與它相聚。但,相信它對我、和無數主播而言,總會是新聞生涯當中,一位不離不棄、溫暖守護的夥伴。

當然,「讀稿機」在另一個角度上,也被視為偏向負面的評價:指的多半是「只知照本宣科、無視現場氣氛的演講者」。我們若擴大一點衍生解讀,其實「讀稿機」這個外號,若放在各國陸續出現,「皮鞋對草鞋」(後面的篇章會陸續討論)的政治大環境脈絡下,也經常等於是對現任總統蔡英文「不知民間疾苦」、「過於菁英」或「不接地氣」等批評。

不過,事實上若在「新聞」這件事情上,專業的新聞主播,本來就應該照著讀稿機上的內容進行播報或闡述──因為新聞與新聞評論必須基於事實,「讀稿機」的存在,正是為了確保主播在播報第一線新聞記者採訪的內容時,能夠精確無誤。至於主播能放多少個人口語詞、或能加上多少個人觀點,要看每一個地區、文化,乃至這個主播的資深程度而定──而完全一字不漏地讀出讀稿機上的內容,還能夠精準地傳達出輕重穩妥都拿捏得當的各種聲線變化、臉部表情以及語言情緒,其實也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以此觀之,作爲一個總統,蔡英文被取了「讀稿機」的外號,我認為大家不妨一笑置之──因為總統對外的演講或發言,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場合,可以接受「不精確」的內容。為求內容精準,發言人或幕僚團隊成員會和總統一起構思或撰擬出演講或發言的內容,在這樣的情況下,精確地「讀稿」,本來就是完全正確、也必須採取的方式之一。

我們亦不難想見,接受前述學術專業訓練,並曾從事兩岸事務敏感工作的蔡英文,在公開演講時,會始終以這樣相對嚴肅、追求精準的風格面對眾人。

須知,一個國家元首或政權領導人的對外發言,只要有任何一個詞彙、字眼使用得不準確或是被刻意偏頗解讀,都可能會引起災難,甚至包括戰爭──在這樣的前提下,「讀稿」何錯之有?

「讀稿」還有另一個好處:若是在比較正式的演講或公眾表達場合中,需傳達程序性的重要內容時,不至於遺漏──好比記者會要發表六點聲明,總不可能只發表一到五點,忘了第六點,事後才用新聞稿的方式把第六點補給記者。此外,對於沒有太多準備時間或經驗相對不足的演講者,有稿在手,也會讓他們更有安全感以及看起來更有信心,而信心也會同時轉化為觀眾能看得到的舞台魅力。

「完整精確」與「擄獲人心」,是否有可能兩全?

當然,在許多情況下,不只對蔡英文總統而言,舉凡各領域的專業人士,在講起「精確」的內容時,多半也很容易與大眾產生「距離」──這也正是前面提到,蔡英文總統在選舉路上因「菁英風範」而生的重重考驗之一。

再次強調,我們在此(與接下來的文章),都不談演講(或施政)的內容,只專注個人品牌經營──在正式公開演講場合,或者說「讀稿」這件事情上,如果還能多注意以下幾個要點,不只是我們,甚至連蔡總統本人,一定都能讓自己的公眾魅力再上升一個等級。

首先,是眼神與觀眾的互動:因為必須低著頭念稿(或看提詞機),勢必大幅減少與觀眾眼神交流的機會。這麼一來,就更難掌握到來自觀眾眼神與各種情緒的反饋──那麼,很自然台上跟台下,就很容易形成被一堵高牆隔開的兩個世界。

反過來,如果能熟記內容,或養成抽空利用段落、透過眼神掌握自己與受眾互動的習慣,演講者就能即時根據觀眾的情緒反饋,調整接下來的呈現方式、甚至部分內容,讓接下來的演出更精彩。

注意到眼神互動之後,我們就能接著探討其他的「感染力」:「讀稿」,在本質上會讓人更難展現所謂的「感染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講者的注意力全在稿子上,勢必無法在聲音表情以及肢體語言等──這些最能展現感染力的面向上分太多心;另外,在照稿念的情況下,大部分的人,不是會越念越快,就是越念越慢,如果再加上缺少「感染力」,就會讓人覺得很像 Siri 。更尷尬的情況是,如果稿子不是你本人寫的、或者你參與討論的部分並不多,即便你對內容嫻熟,也難以表現得動人走心。

事實上,即便是照稿「演出」,不論是透過眼神、聲音、肢體、還是臉部表情的變化,仍然有空間可以展現出強大的感染力。

舉個最鮮明的例子:說到美國前總統歐巴馬 (Barack Obama),相信大家都會立刻浮現他一場場讓人熱血沸騰的演講畫面──只見他站在台上,高舉著雙手,泛著淚光,帶領著全場群眾,一聲聲 “Yes, we can!”,讓所有人跟著他的演講內容,上天下地、穿梭古今。他用那厚實、充滿信賴感的嗓音,成功地穿透進每一個人的心裡面。

甚至,筆者聽聞凡事曾在現場聽過歐巴馬演講的人,幾乎都有過一個不小心淚珠就掉出來的經驗──因為他的感染力實在太強了。

當然,表面上看起來,他的手上大部分時候是沒有任何稿子的──可是,你知道就在所有觀眾看不到,也就是歐巴馬視線的左右方,往往有數個特製螢幕依照他的語速不斷提示字幕,而歐巴馬經常只是「讀」出上面的內容而已嗎?所以,誰說「讀稿」不能「讀」得更精彩?

當然,就領袖人物的演講或公眾表達而言,除了「讀稿」的形式外,還有「完整背誦」、「脫稿發言」、「即興發揮」以及「問答演講」等不同形式的「進階面向」可以討論,礙於篇幅,請容我日後在其他相關篇章再和大家介紹、評析。

在這裡先用這段「呼籲」做個小結:看完這篇文章,請別再怪小英總統的「讀稿機」了──首先,「讀稿機」的本身並不是一種錯誤。

再來,如果要說真的有什麼「錯」,大概就是錯在全世界沒有幾個國家元首讀起稿來,能像歐巴馬這麼會「演」吧!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總統級」人物的品牌經營(一):「辣台妹」、「讀稿機」與「倫敦政經學院」的距離》,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一個 Logo 用到底」──艾美獎「最簡單」的贏家,道盡了「品牌行銷」的重要性

你要當怎樣的狼?──劍橋大學裡,中港台學人的「狼性指數」觀察

作者簡介:

許復,英國劍橋大學科技政策(MPhil in Tech Policy)碩士。在香港 OneTV、澳門澳亞衛視,以及台灣非凡新聞台等大中華區電視台擔任新聞主播與記者期間,結識並訪談全球上千位產官學人士,並數度擔綱大型國際論壇主持人。2016 年更受柏林市政府邀請擔任歐洲新創盛事——亞太週(Asia-Pacific Week Berlin)專題講者,為全球官員、專家及媒體介紹亞洲科創生態體系。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