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忙期間預防熱傷害 防暑4大招 插秧除草避日頭

【民眾網黃楸玲/台北報導】

熱!熱!熱!7月23日即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大暑前後幾天往往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中央氣象局觀測資料顯示,臺灣年平均氣溫於過去110年(1911-2020年)上升約1.6℃;在四季分布上,21世紀初夏季長度已增加至約120-150天。

根據衛福部「即時疫情監視及預警系統」通報急診就醫資料,2023年7月起截至15日,因熱傷害就診累計已達470人次,約為2022年同期的1.6倍。現在不僅臺灣熱,全球都在發燒,7月第一週全球均溫在一週內3次破紀錄,可能達到十萬年來最高的全球均溫。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與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中華民國環境職業醫學會5單位跨域攜手合作,共同呼籲農民朋友,面對愈來愈發燒的地球,在農忙期間,也要時時注意預防熱傷害,減少熱急症的發生。

國民健康署賈淑麗副署長表示,我國農民族群約有100萬人口,許多農民在採收作物時,容易有忽略防曬、防熱的情形,時有日正當中務農發生中暑暈倒事件,顯現農民在田菜園間工作潛藏職業傷害危機。

目前正值夏季農作物收成的好時機,提醒農民做好「遮陽」、「補水」、「休息」及「留心」等4招保護自己免受熱傷害,安心收成過夏季。

一、耕作遮陽:戴斗笠或遮陽帽及太陽眼鏡,穿著長袖或袖套及攜帶毛巾等。

二、適度補水:大熱天務農事建議每小時補充2-4杯(一杯約240c.c)的水分及電解質(鹽分)。

三、休息片刻:適時到田區適當的遮蔭處休息,下田避開上午10點到下午2點。

四、隨時留心:多注意身體狀況及留意附近農友的情況,不適請立即休息,必要時需送醫診治。

「大暑」來臨,國民健康署提醒農民在忙著採收時,可以多利用「樂活氣象」APP了解所處田地的「熱指數」預報,彈性調整工作時間,以避免熱傷害。若是為了趕時間採收一定得曝曬,也要注意減少太陽直接曝曬時間,多補充水分及電解質,以降低健康風險。

國民健康署與農委會結合全國302家農會電子看版推播「預防熱傷害四部曲」、「高溫襲擊,小心熱傷害」等影片,以及跑馬燈宣傳「熱浪來襲,務農工作要注意防曬及補水」;跨部會推廣農民「田邊好幫手」及「樂活氣象」APP;在臺灣的主要農耕區域之地方廣播電台放送「夏日耕種謹記補水降溫」宣導;在社群媒體分享「耕作防熱早知道」關懷圖文,讓預防熱傷害的意識,融入農民的日常生活裡,減少熱急症的發生。

務農防暑4大招,插秧除草避日頭
務農防暑4大招,插秧除草避日頭

更多新聞報導:
夏日高溫防心梗 護心4招三要一不要
因應登革熱本土疫情 中央與地方攜手合作遏止疫情蔓延

看完大暑還想看更多?節氣養生撇步&美食料理秘訣:節氣餐桌 
夏至養生食補這樣吃 腐乳牛肉空心菜 健脾袪濕清熱解毒
小暑養生食補這樣吃 鱔魚意麵 補益氣血利濕止癢
大暑養生食補這樣吃 薑汁蘿蔔燒肉蓋飯 消水腫健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