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改場示警 國內首例 秋行軍蟲入侵芋頭田

首見秋行軍蟲在芋田,由芋葉進入。(台南農改場提供)
首見秋行軍蟲在芋田,由芋葉進入。(台南農改場提供)

記者張淑娟∕新化報導

秋行軍蟲不只愛玉米而已,如今更發現愛上芋頭的首例,台南區農業改良場表示,嘉義大學植物醫學系師生日前在嘉義縣中埔鄉芋頭田採集到遭秋行軍蟲鑽蛀的地下球莖與蟲體,這是國內首例芋頭田遭害,農民要注意防範。

台南區農改場指出,秋行軍蟲原生於北美洲,一0五年開始,迅速侵入非洲、亞洲等多個國家,對於玉米造成嚴重危害,台灣則於一0八年六月八日在青割玉米首次發現秋行軍蟲,且疫情迅速擴散,還蔓延至於多種作物,近年間陸續於百慕達草、高粱、薏苡、小米、狼尾草、薑、落花生、水稻秧苗、番石榴、甘藍等多種作物上記錄發生,而芋頭田是首件。

台南區農改場指出,中埔芋頭田的秋行軍蟲,現場可看到秋行軍蟲普遍鑽蛀地下莖,田間也有多種齡期的蟲體。農改場人員強調,秋行軍蟲需在土壤中化蛹,所以一般水田作物如水稻,較少見其發生,此次發生的田區是廢耕乾涸的水芋田,可能因此助長蟲害,所幸鄰近正常管理的水芋田,未發現秋行軍蟲危害。

另目前秋行軍蟲防疫措施已於進入第三階段,由農民自主管理,台南區農改場提醒農民,作物栽培若遭遇蛾類蟲害,應提高警覺,加強巡田監測。至於秋行軍蟲幼蟲具六個齡期,幼蟲每一體節具四個斑點,腹部末端背方有明顯較大之四個黑點,成熟幼蟲之頭殼可見一倒Y形頭縫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