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拜拜須知!注意五個不能不拜的日子

在傳統民間觀念中農曆七月是所謂的「鬼月」,而農曆七月一日則是「鬼門開」的日子,據民俗說法,這天關在地府的鬼魂會回到陽間,而無主的孤魂則到處遊蕩,接受陽世人的供奉祭拜,因此鬼門開這天需準備好吃好喝的東西來供奉祭拜,祈求好兄弟保佑家人合家平安,順順利利。

▲(示意圖/Canva)

今年國曆7月29日就是農曆七月初一「鬼門開」的日子,直到國曆8月26日(農曆七月廿九)為鬼門關的時間,民俗來說鬼門開拜拜的時間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應在下午2時至5時之間準備供品來祭拜好兄弟。

 

以下為《煩惱的時候就求神吧》一書整理出的祭拜規矩和方式:

1. 供桌不能放家裡

拜拜目的是為了讓路過家門前的好兄弟能夠小歇吃食,所以只需在門口祭拜就好,千萬不要把供桌放在自家門內祭拜,以免誤引好兄弟進門。

 

2.不宜偷吃祭品、玩弄祭拜的用具

對祭拜好兄弟的食物不敬,可能會招來厄運;普渡拜拜也忌隨便摸「面盆水」,因為這盆水是給普渡公洗臉用的。

 

3.不可以踢或踩金桶、冥紙

冥紙是陰間的貨幣,是獻給「好兄弟」的祭品,在焚燒時,會有「好兄弟」在旁聚集搶拾,若在此時亂踩、亂踢會引起它們的不滿。

▲(示意圖/Canva)

4.拜過好兄弟的東西最好不要吃

長輩會告誡不要吃「拜過好兄弟的供品」所以吃食無需準備得太豐盛,但可以多燒紙錢,表示請好兄弟拿錢去別處買東西吃,會使用的冥紙為「壽金、經衣、白錢、銀紙、九金」。事實上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說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農曆七月適逢炎炎夏日,拜拜用的備雞鴨魚肉等熟食因置於室外拜拜,容易在經過太陽曝曬後變質,且食物暴露在空氣中過久也容易滋生細菌,加上香灰、灰塵等污染,祭拜後食用易造成腸胃不適。

 

不過隨著時代的演變,拜「熟食」的觀念也隨之改變,為了減少準備熟食的麻煩,不少民眾現會以「素三牲」(素雞、素三層肉、素魚)來代替雞鴨魚肉,更有人會直接以餅乾等乾食來替代,因此若不忌諱,可抱持不浪費食物的心態食用。

 

5.不能祭拜的水果禁忌

香蕉、鳳梨、李子、梨子:這4種水果用台語唸來是「招、你、來、旺」被視為可能會招好兄弟;

 

多籽水果(芭樂、番茄、石榴、百香果):水果的種籽不易被人體消化會被視為不潔,也有多心和壞兆頭的意思;

 

釋迦:因外形有如佛陀的頭,並不適合用來祭拜,無論是拜神明或好兄弟都一樣;

 

整串水果(荔枝、葡萄、龍眼等):整串水果有台語「死整串」的意思,也象徵著好兄弟會成群到來。

 

祭拜流程與方式

在家門口或是公司、店面門口擺放桌子,並依序擺放供品點香祭拜,不需準備太豪華的菜色,一些簡單的小糕點即可,為好兄弟辦一場簡單樸素的「接風宴」。另外,可以準備毛巾、牙刷、牙膏、香皂、鏡子等用品,讓好兄弟可以好好清潔、整理自己。

 

祭拜好兄弟不用設置香爐,只需用杯子裝八分滿白米作為「浮爐」,然後將香束各插一支在供品上面,稱作「孝孤」,其餘的在拜完後把香插在米杯上。祭拜時一人3炷香,無需說明姓名、生日、地址,只需說請土地公做主,讓路過的好兄弟前來享用供品即可。在銀爐中燒經衣、銀紙,全燃後,以水酒繞爐澆洒,把未燃盡的香頭放入爐中。收供品,完成普渡。

▲(示意圖/Canva)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七月初一還有四個農曆七月不能不拜的大日子,分別是七月初七、七月十五、七月十三以及中元普渡。

 

七月初七

這天是七娘媽聖誕,台灣民間相信七娘媽除了普渡眾生外,還會守護庇佑孩子,尤其是女童。除了七娘媽,這天也是學生的守護神「魁星爺」的誕辰,考生可選在這天祭拜魁星爺祈求考運亨通;家中有寶寶的家長,七月初七這天也是床母的生日,可準備麻油雞、雞腿、油飯、床母衣,來祭拜床母。

 

中元普渡

普渡並沒有限定哪一天,根據各地習俗和習慣而有所不同,但大部分都挑選在下午、傍晚到天黑前這段時間,供品準備一般人吃的菜色即可,也可準備香菸和酒,並在每一道菜上插上香讓好兄弟得以食用;另要準備臉盆裝水、毛巾、鏡子、胭脂、梳子等梳妝打扮的用品。

▲(示意圖/Canva)

七月十五

這天是中元節的同時也是地官大帝聖誕,前一天深夜11時至凌晨1時、當天上午9時至11時這兩個時辰,是祭祀地官大帝最好的時機。

 

七月十三

這天正好也是地藏菩薩佛辰日,地藏王廟會舉辦祭典、關鬼門,又稱「謝燈篙」,各寺廟撤掉燈篙後再舉行祀禮,讓好兄弟們知道在經過一個月的豐盛供養後,吃飽喝足、整理乾淨後,終於要登出陽間、返回陰間。除了可以到大廟祭祀好兄弟外,也可在自家門口簡單擺桌祭祀,但要注意不能準備得太過豐盛,以免好兄弟們捨不得回陰間。

更多eNews報導
快訊/淨空老法師圓寂!享耆壽96歲
泳裝正妹玩自由落體「上衣消失」網友全看傻!劍湖山回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