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政策5大解方》柯文哲:如果回到藍綠對抗 最後贏的一定是民進黨

柯文哲競選總部7日早上召開「守護農地、智慧農業、再創農村新生命」記者會。(圖片來源/民眾黨)

農為國本,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今(7)日早上召開「守護農地、智慧農業、再創農村新生命」記者會,提出「戰略農業、智慧農業、品牌農業、創生農村、農電共享」五大農業政策處方箋,希望全方位提升台灣農業體質,協助建立品牌、進軍國際,真正地造福農民。 

記者會上,長榮大學土地開發與管理系榮譽講座教授、前北縣農業局長蔡光榮、豐樂牧場場長黃常禎、台灣農酪產業永續發展協會研究員陳文嫺等專家到場。 

柯文哲提出農業政策5大綱領。(圖片來源/民眾黨)

「三大資料庫+AI自動化」,打造智慧農業體系 

隨著全面數位化的時代來臨,農業也不能落居人後。柯文哲表示,現在Chatgpt資料庫範圍廣至全球,若要使用新科技幫助農業升級,就要建立一個專於台灣農業的資料庫,並在該資料庫上設置人工智慧,建構台灣的「Chatgpt農業資料庫」,打造AI對話式產、官、學平台,如此才能夠提出專屬於台灣農業的解方,「這是一個大工程」,必須由國家來做。 

同樣與大數據相關的還有「農業大數據資料庫」,主要用在完整產銷履歷系統與建立「台灣農業即時栽培總量統計」,讓產銷體系完整、解決台灣盛產價賤之問題,柯文哲舉例,若A要種香蕉,需登錄該資料庫,並瞭解目前種香蕉的面積有多少,若A已得知過剩,卻堅持種香蕉,「將來的補助或遇到風災,要自負盈虧,沒有保證收購價格」,柯文哲強調,建立農業大數據資料庫,讓農民有效、正確地做出決策。 

柯文哲直言,政府宣誓要發展外銷到大陸以外的市場,沒有明顯成績,「台灣的水果要南向政策,我現在可以告訴你,戰略就不合理」,並批評執政黨大撒幣,遇到中國「出招」,只會補助或拿給軍方吃。(圖片來源/民眾黨)

柯文哲希望打造的第3個資料庫-「全國農地資料庫」,柯表示,「農地資料不清楚,整個農業生產資料就不清楚」,全台農地約80公頃上面有違建農舍、工廠一大堆,需要積極保護農地、回歸國土整體規劃,依法納管,以維持食安、 生態保育及鄉村發展,並使水利會原有功能回歸專業,守護農地。 

柯文哲坦言,在農業現代化過程中,政府其實需要積極建立許多資料庫,他認為,如今台灣各產業之所以無法做得很好,是「因為政府不願做苦工,把基礎建設做好」。 

柯文哲:品牌能增值、是未來台灣農業發展路線

「品牌是台灣農業必須發展的路線」,因品牌才能夠增加產品價值,柯文哲說,臺灣農戶平均耕地規模僅約0.7公頃,耕地小很難創造經濟規模,也就很難建立品牌,因此需要設「專業產業園區」,如台南的蘭花園區,將生產線做起來,並且搭配農民組織、協會、 產銷班、合作社等,輔導並協助生產所需設備,建立「區域品牌」,並確保食安、掌握市場趨勢貼近市場需求。 

柯文哲表示,具體建立品牌方式有很多,同時需要花時間,例如強化品牌特點,重新定位,標章及產銷履歷;強化品質、貼近市場需求;智慧化科技運用、輔導現代化產銷體系搭配網路直銷等。(圖片來源/民眾黨) 

以及農企業保價契作,強化農企業(如全聯)與農業的合作鏈結,以市場消費需求為導向,契作為原則,保證農民栽種收益,並針對國際市場開發新品種、新產品,進軍國際市場。柯文哲表示,有品牌才能建立消費者信心,才能夠提高售價。 

「糧食安全計畫」與「農業防災安全網」,提高農保生育補助 

柯文哲指出,雖然目前農業只佔台灣GDP的1.5%,但農產品為民生必需,不能只靠產值去思考農業的走向,否則容易得出單靠進口就好的結論,「如果台灣被封鎖呢?」;所以相反地,政府應該訂定「糧食安全計畫」,全面盤點產業,針對國內糧食安全提出評估,以具體的數據支撐農田保育與計畫性生產,「思考糧食自給率應該達到多少、戰備糧食又要多少」。 

此外,台灣時常面對強降雨、颱風或極寒等極端氣候的襲擊,再加上口蹄疫、禽流感等,柯文哲提出建立「農業防災安全網」,建構完整的農漁村靱性環境。 

柯也在會中點出台灣農業遇到的4大困境,包含包含農地小而分散;消費市場淺碟化,未有計劃生產,造成「菜金菜土」;水利會收歸國有後功能不彰;執政黨粗暴對待農地、胡亂種電;台灣糧食相當大比率進口,影響國家安全。(圖片來源/民眾黨)

台灣大部分農家為兼業農,農家所得約25%來自農業,其餘需要靠文創、販賣農村生活體驗(如割稻)補足,柯文哲表示,鼓勵青年返鄉務農「用自己的農業、說自己的故事」,再創農村活力與競爭力,例如陽明山海芋花季,純賣海芋花跟客人自己採海芋花的單價就不同,且提供午餐、住宿又是另一筆收入,「海芋花季每年產值約1億,慢慢在上升」柯文哲驕傲地說,這就是十分成功的案例。 

還有,柯也打算將農保生育給付由6萬1,200元(3個月),提高為10萬2000元(5個月),照顧青農。 

而記者提問道,農業的防災安全網、大數據資料庫,目前其實已有在執行。柯則表示,若現有資料庫有效運作,為何高麗菜價仍大幅浮動、香蕉仍常過剩,此意味著有須改進的地方,功能還沒達到可以運作的程度。    

借鏡日本「農電共享」作法, 建立「農業碳匯平台」

來到爭議多多的光電部分,柯文哲舉出日本例子,日本做農電共享要求仍維持8成農業產值,以高架、可調光方式架設,光電板基本以遮蓋四成為限,依作物特性調整,並且透過合作機制,讓光電之利益能回饋地方、與農民共享,嚴訂20年期滿之拆除計畫,以保障農民與農地; 而台灣卻密密麻麻地全遮掉,「一蓋下去寸草不生,全毀」。 

上排為台灣光電排列;下排為日本。柯文哲表示,台灣只要一蓋光電板,下方土地等同作廢,應檢討。(圖片來源/民眾黨) 

柯也主張台灣應建立「農業碳匯平台」,透過碳盤查改變農村建築與種植模式,著重碳捕捉、碳中和,推動可增加碳捕捉或土壤固碳量的各式農業栽培模式;栽培高吸碳作物(如藻類)、「再生農業」、「友善草生栽培」等新農業模式,創新農業新價值。

媒體時事題:柯將依循蔡英文外交路線?如今與郭董合作關係?擔心棄保?

媒體也問到柯在專訪時表示,會依循總統蔡英文的外交路線,可否進一步解釋?

柯文哲回應,蔡英文在民進黨有台獨黨綱等包袱下,能撐到這個程度已經ok,但自己沒有民進黨的包袱,會比蔡英文更靈活;柯也說明,台和美國的關係,不管誰執政大勢不會改變,但對於中國,民進黨完全不來往或國民黨的太順從都不對,應找到平衡點。 

目前國民黨對鴻海創辦人郭台銘釋出善意,相對的柯陣營與郭從君悅會談後就無明顯來往,問及未來是否有與郭台銘在選戰上的合作機會?

柯表示,在政策面,兩邊幕僚仍有聯絡中,郭的財經智庫政策很不錯,可以拿來參考,「直接套用應該也不會差太多」;另外,媒體追問柯,是否擔心出現「安哲秀效應」的棄保情況?

柯回應,目前國民黨唯一可以操作就是棄保,但台灣真要回到藍綠兩極對抗嗎?另外,若真的回到藍綠對抗,「最後贏的一定是民進黨」。柯文哲強調,年輕族群應該是要「棄藍綠、保台灣」,走向一條新政治、新文化的路,「國民黨與民進黨除了統獨意識型態之外,你覺得他們有什麼不一樣?」。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明年1月起補助汰換23萬台老舊瓦斯爐、熱水器 補助金額每台最高3千元
財政部公布出售國外碳權交易所得淨利率 專家:金融機構應特別注意這一點
廢除雙語教育、重啟特偵組 韓國瑜、王金平會認同「侯趙配」政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