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節能減碳新利器 太陽能溫控智能雜糧乾燥機


農業部農業試驗所偕同晟豐農業機械有限公司,14日舉辦「太陽能溫控智能雜糧乾燥機(落花生)」產學合作成果觀摩會,展示溫控智能雜糧乾燥機結合太陽能發電儲能系統技術的應用成果。該所表示,以往國內雜糧收穫物(如落花生)多採傳統日曬乾燥方式進行,不僅耗費大量勞動力且易受天候影響;而市售的大型雜糧傳統箱式乾燥機,在乾燥過程為了達到均勻乾燥目的,需進行翻倉作業,增加勞動成本且易損傷產品。

為解決上述問題,農試所與晟豐農機公司共同研發高效、智能、節能減碳的太陽能智能雜糧乾燥機,以智慧化精準調控最佳乾燥模式,提高乾燥效率,確保產品品質並達到節能減碳。

農試所表示,傳統雜糧(落花生)乾燥皆採日曬方式,不但容易受到天候影響,還需要廣闊的曝曬空間,而且非常耗費人工與勞力,在現代農村的缺工環境下,實施傳統工序具有相當的門檻與難度。此外,市售大型雜糧傳統箱式乾燥機,在乾燥過程,為了達到均勻乾燥之目的,需進行翻倉作業;然而,我國農業從業人口大幅老化與縮減,農村人口流失嚴重,高體能的翻倉作業對農民而言,是沉重的負擔且增加人力成本,同時翻倉過程中易對雜糧造成損傷。

為達到落花生均勻乾燥之目的,農試所特別推薦使用太陽能溫控智能雜糧乾燥機,其箱型設計及應用控制系統,可透過設置之感測器回傳即時數據,透過智慧化精準調控最佳乾燥模式,而且在乾燥過程中無需翻倉作業,節省人力成本,並降低雜糧的破損率。

農試所指出,傳統雜糧在乾燥前後,含水率需人工取樣並透過紅外線水分測定儀進行量測,增加程序上的不便;而太陽能溫控智能雜糧乾燥機內嵌荷重元感測器,可即時自動感測乾燥過程中的重量變化,可更精準地控制乾燥參數,提升乾燥品質。

此外,市售大型雜糧傳統連續式或箱式乾燥機,機體大而重,運輸不易,且需較大的建置空間以及專人組裝。因此,小型農戶在雨季或採收旺季,只能委由乾燥代工業者進行乾燥作業,導致搬運成本增加及產生過多碳足跡。而原住民鄉鎮部落或個體戶農民,由於傳統乾燥機的機體規格和供電限制,乃採用傳統日曬方式,若下雨未即時用帆布覆蓋雜糧作物,易造成嚴重損失;而太陽能溫控智能雜糧乾燥機可用3.5噸長軸板貨車搬運,降低移動搬運、建置空間成本和組裝費用,讓小型農戶和偏鄉農民也能輕鬆導入智能乾燥機具,以提升糧食品質和生產效率。

農試所強調,市售大型雜糧傳統連續式或箱式乾燥機,雜糧乾燥區設置在風管(出風口),乾燥過程容易產生過度乾燥或是乾燥不均的問題,會消耗大量能源並產生二氧化碳排放,而且傳統乾燥機無法有效地利用乾燥過程中產生的熱能,進而增加能源消耗。

太陽能溫控智能雜糧乾燥機透過靜置均溫的流程設計,使乾燥效果更均勻,從而提升雜糧的乾燥品質,同時結合太陽能發電儲能系統可節省25-30%電能消耗,不僅大幅降低乾燥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還能充分運用餘溫達到節能效果。

更多新聞推薦

中國海警局第3號令明起生效 外交部轟:破壞區域和平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