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教你DIY!「蠶繭」不只能做被子、外套 還可入皂減緩冬季癢

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利用蠶繭製作的蠶絲蛋白香皂。(圖/農業部苗栗區農業改良場提供)
利用蠶繭製作的蠶絲蛋白香皂。(圖/農業部苗栗區農業改良場提供)

在季節交替的時節,部分國人有皮膚乾癢的困擾,農業部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建議國人利用蠶繭絲皂減緩乾癢症狀,香皂DIY更是別有一番趣味。

很多小學生會飼養蠶寶寶,然而小動物一旦長大結繭,許多家長反映不知如何處理。苗栗農改場場長呂秀英推廣蠶繭多元利用,經過簡單的手作流程,就可得到一顆護膚又保水的蠶絲皂。

苗栗農改場研究人員指出,蠶絲主要由蛋白質組成,包含絲膠蛋白和絲素蛋白,具有改善皮膚保溼度及維持彈性等功效。相較坊間美妝品利用儀器經高效率萃取技術獲得高純度蠶絲蛋白,一般民眾若想在家自製蠶絲手工皂,可利用美工刀將蠶繭小心削開取出蠶蛹(適當保護下仍可以觀察蠶蛾羽化及繁殖過程),削開的蠶繭僅需簡單步驟即可獲取蠶絲蛋白。

蠶寶寶吐絲後的蠶繭。(圖/農業部苗栗區農業改良場提供)
蠶寶寶吐絲後的蠶繭。(圖/農業部苗栗區農業改良場提供)

其中絲膠蛋白親水性高,利用沸水煮蠶繭可以溶解出低濃度絲膠蛋白,或將整顆蠶繭加入鹼性溶液,使蠶繭軟化與水解,是自製手作絲皂的最佳材料。

製作蠶絲手工皂有2種方式,一是利用鹼液(氫氧化鈉溶液)直接水解蠶繭(比例:每100g皂,使用1~5顆蠶繭),再將含有蠶絲蛋白的鹼液與橄欖油或棕梠油等配方充分混合(此步驟稱為打皂)皂化成形。

第二種方式則是利用現成皂基製作,僅須將蠶繭置於沸水中煮至軟化,再將煮過蠶繭的熱水添加至皂基中固化(比例:每100g皂,使用5~10顆蠶繭)。

蠶繭可直接放入手作絲皂,增加趣味性。(圖/農業部苗栗區農業改良場提供)
蠶繭可直接放入手作絲皂,增加趣味性。(圖/農業部苗栗區農業改良場提供)

苗栗農改場提醒,上述兩種方式都可在家自行操作,但仍須注意操作安全與保持環境通風。自製蠶絲手工香皂用來清洗手部和臉部肌膚,可以保留水分,滋養活顏,同時減緩剩餘蠶繭及皮膚不適等問題。有興趣動手做的民眾可直接向苗栗縣獅潭鄉蠶農(泉明生態教育蠶業農場037-931264)購買蠶寶寶或蠶繭;若有手作絲皂製作技術相關問題可另洽苗栗農改場蠶蜂科(037-222111#703)。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地球上最毒的蛇是牠「沒有之一」 一口毒液足以殺死上百人
全株有毒!世上最危險的樹「毒番石榴」 連躲雨也會出事
稱讚別人「皮膚白」別再說You're white 「你好嬌小」英文這樣講最內行
逾700護理師受惠!新光醫院宣布輪值3班「加薪1680」 明年全體員工調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