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還在騙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大陸去年6月檢出我國石斑魚含禁藥後暫停輸入,近日大陸海關總署宣布,經全面評估台方整改措施,自12月22日起恢復石斑魚輸大陸。奇怪的是,農業部連發3篇新聞稿,大讚農產外銷轉骨成功,背後的意義就是台灣可以不需要大陸市場了,但事實恐非如此。

首先,農業部指,2021年農產品出口值56.7億美元創歷史新高,2022年農產品外銷中國大陸以外市場金額創歷史新高,達45.6億美元。農產品外銷中國大陸的金額占比從2018年最高的23.2%,降到2022年12.9%,農漁民擺脫單一市場依賴。

經查2021年農產品出口值創新高,很大原因是對大陸出口成長10.1%,及對香港亦增長20.6%,扣除二者的增值,即低於2019年的出口值。

出口大陸農產品衰退,係因主力農產品包含鳳梨、釋迦、蓮霧與石斑魚等的禁令,但相關產品仍已改由香港轉口至大陸。以今年(前11個月,以下同)數據觀之,縱然大陸已下滑至我農產品第四大出口國,占總出口的9.8%;同時香港超越大陸成為第三大出口地,占總出口10.1%,二者合併達19.9%,還是我國最主要的出口市場,超過美國的18.4%、日本的15.1%。

其次,農業部稱石斑魚已轉向外銷高消費市場,開拓美國、新加坡及日本等市場;並強調石斑魚輸銷中國約每公斤6至9美元,外銷美國約每公斤14至19美元。

事實上,大陸暫停我國石斑魚進口後,全面改由香港進入大陸市場,致出口香港數量大增,禁令前2021年銷港才514公噸,只占總出口7.7%;2022年6月無法輸陸後,當年銷港就暴增至2771公噸,成長率439%,比重提升至45.9%;今年進一步驟增至8408公噸,年成長283.8%,比重達95.9%之譜。

扣除香港自身所需,仍有80至88%轉往大陸市場。易言之,即使轉運成本激增,石斑魚對大陸市場的依賴完全看不出有減少。且輸美單價縱然高於大陸,但數量少得可憐,去年僅71公噸,今年前11個月為97公噸,只占總出口的1%。

漁業署還稱石斑魚2022年進入日本藏壽司通路,對日出口成長37.5%,看似大有斬獲,實際僅由2公噸提高至3公噸;又說2023年出口大增165.2%,其實僅7公噸,出口比重為0.08%。

蔡政府無力解決出口障礙,還好意思夸言已擺脫對大陸市場的依賴?(作者為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祕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