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的N次方」特展揭幕 回顧農運36年、展望農村建設發展

「農的N次方」主題特展貴賓合影。右起林享能、楊長鎮、張俊宏、林豐喜、翁章梁、陳添壽、林慧如。   圖:稻草人基金會提供
「農的N次方」主題特展貴賓合影。右起林享能、楊長鎮、張俊宏、林豐喜、翁章梁、陳添壽、林慧如。 圖:稻草人基金會提供

[Newtalk新聞] 「農的N次方--解嚴後農業政策回顧及農村再生未來展望」12月08日在中正紀念堂舉行主題特展記者會,這次特展係由財團法人稻草人基金會在農業部與客家委員會的支持與協助下,於中正紀念堂中央通廊(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號)隆重舉行。展覽時間為2023年12月8日至22日。展出內容包括1980年代末的農民運動的回顧、檢視農村再生的進展,以及未來農村發展的挑戰等主題,包含靜態展覽與動態互動,邀請民眾一起親自體驗農民運動的現場,探索農村發展的未來。

稻草人基金會董事長林豐喜、客委會主委楊長鎮、農業部政務次長陳添壽、前農委會主委林享能等農運人士、農政部門長官、農村社區工作者,共同出席這次有意義特展活動。

記者會開始時,全場先為已逝農運人士起立默哀,感謝這些農民英雄無私的付出。

曾號召1987年1208農運的山城農權會發起人之一的稻草人基金會董事長林豐喜致辭時表示,自從1208首次農民運動迄今(12月08日)剛好整整36周年,農民被迫走上街頭,卻創造了所有農民的社會福利。今天是最值得紀念的一刻,也值得我們一起共同來見證。

林豐喜回顧中華民國撤退來台時,以一句「反共抗俄」為口號,足足壓榨了農民40年。更以稻米賺取外匯成為反共大陸的儲備金,在以農業養工業的政策下,工業出口後來超越農業出口。農民1年365天都沒有休息,卻淪為政策的犧牲品,在開放美國農業進口時,終於點燃了農民運動的怒火。

客委會主委楊長鎮表示,當年農民運動是客家人發起,他自己本身也是農民子弟。1987年開始一連串的農民運動發起於台中縣的客家地區,籌組農權會成立的幹部也多為客家子弟。他們放下個人事業付出時間四處奔走,冒著可能被抓被打被判刑的風險,致力於推動農運的腳步。他們是硬骨硬頸的農運客家英雄。在此為農運前輩們致敬!

農業部政務次長陳添壽表示,很感念30幾年前的農民運動前輩,農民的一些訴求,政府都在努力推動中。今年也提高了投保福利,增加老農津貼,調整退休金以照顧農民。陳添壽政次指出,現在農水署不只是變成公務單位,還增加了預算,整體農業部經費也提高了很多,政府要做農民最大的靠山。

前農委會主委林享能回顧當年,以稻穀換肥料是剝削農民的方式之一,他盡力幫忙以減輕損害,在面對陳情的農民運動朋友,也展開理性溝通,後來彼此都成為好友。

嘉義縣長翁章梁表示,1988年農民運動時他還是學生,因為自己父母就是農民,因此參與農運乃是天經地義。他曾經思考過,學生在農民運動中的立場到底要擔任觀察者或是參與者?翁章梁回憶起當年從台灣頭到台灣尾都有學運,鹿港也有「反杜邦」運動。當時台灣社會民眾對很多抗爭並不理解,認為抗爭會造成周六、周日交通混亂。但動機單純的學生是最好的「包裝紙」,可以取得運動更大的正當性,進而被理解。

翁章梁親眼目睹農民很勤儉,但生活卻一年比一年困難,他認為那絕對是制度性、國際性的因素,因此決定挺身而出。翁章梁指出,當時的316、426、516、520農民運動短短半年內動員數次,手段越來越激烈,在台灣抗爭史上非常少見,但也獲得了不錯的成果,520農運後檯面上的抗爭就結束,同一年即全面實施農保。

為期兩周(12/08~12/22)的「農的N次方-解嚴後農業政策回顧及農村再生未來展望 主題特展。展出的內容分為解嚴後的農民運動、臺灣農村再生的特質與實踐經驗,以及農村未來的挑戰三大展區。

第一展區:解嚴後的農民運動,展示從1987年1208到1988年520之間的一系列運動歷程、包括各地農民組織、重要的農民運動領袖、各場運動的現場場景和行動訴求。並展示珍貴之農運現場影像及農民運動相關史料原件,使民眾體會農運現場的抗爭氣氛。展區也特別展示8位客籍農民運動參與者,呈現客籍參與者在運動中扮演之角色。

第二展區為農村再生展示區,介紹各個時期農村再生政策的執行方式和演變,從推動「先培根後再生」的模式,逐漸將當時農委會的農業與農村施政資源一起納入,並舉辦金牌農村和農村領航獎的選拔活動。第三期的農村再生,更結合地方創生、國土規劃等工作共同推動。現場除了放映獲得金牌農村的案例影片,也設有互動展示區,由「大崎村落創藝基地」設計古瓦杯墊、芒果手刷帆布袋、山賊殺卡桌遊等,讓民眾貼身感受農村的不同樣貌與魅力。

第三展區展示農村未來的挑戰,包括農村人口的高齡少子化問題、氣候變遷調適,以及農地再生能源等,揭示農村持續面對的各種挑戰。與此相應,目前所推動的「綠色照顧計畫」、2040農業淨零排放,以及農地綠能等政策,一方面為農村未來的樣貌注入新的可能性,但其中也有不少在技術、法規和執行機制上都需要再調適的地方。現場也邀請宜蘭慢島生活公司、耕根生活設計工作室共同規劃互動體驗,以種籽落地發芽象徵人將生命力帶進農村,進而發展出農村的N種可能性。

誠如稻草人基金會董事長林豐喜所言,農業部成立不是農民運動的終點,而是重建「農」主體性的新起點。希望藉由「農的N次方--解嚴後農業政策回顧及農村再生未來展望」主題特展,讓社會大眾深入瞭解農民運動的歷程、關心農業與農村的未來。

查看原文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北一女師轟課綱「無恥」 「拒絕聯考的小子」回嗆:潑婦罵街
1氣球+15共機越中線擾台 國防部首次公布偵獲中國空飄氣球

林豐喜暢談農民運動的歷程。   圖:稻草人基金會提供
林豐喜暢談農民運動的歷程。 圖:稻草人基金會提供
前農委會主委林享能為「農的N次方」活動致詞。   圖:稻草人基金會提供
前農委會主委林享能為「農的N次方」活動致詞。 圖:稻草人基金會提供
嘉義縣長翁章梁回憶學生時代的農民運動。   圖:稻草人基金會提供
嘉義縣長翁章梁回憶學生時代的農民運動。 圖:稻草人基金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