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戰大罷免策略

民進黨祕書長,也是前基隆市長林右昌,日前在基隆進行針對國會改革法案的宣講後,旋即就有民進黨議員宣布其服務處提供罷免基隆市長謝國樑的連署服務。也就是說,民進黨已然光明正大地將國會改革的戰場與罷免進行連結,正式開啟「大罷免時代」的階段。

罷免是憲法賦予公民的直接權利,用以制衡公職人員,不因任期保障而背離民意。但諷刺的是,如今的罷免卻成為特定政黨用以政治報復競爭政黨的手段,甚至變成執政黨恫嚇在野黨民代,反制直接民意監督的政治操作。

為何要罷免謝國樑?綠營說,因為謝市府強搶NET財產。結果,就在法院一審判決基市府勝訴,罷免理由消失時,民進黨卻開始加碼罷免力道,準備遍地開花。道理很簡單,綠營就只是要個藉口來政治操作、政治得利。

換個案例看看葉元之,在《榮泰創數據》近期的統計裡,討論罷免葉元之的聲量在113位立委裡排序第2,葉的總聲量裡有超過一半都是罷免。然而綠營罷免葉的口號卻是「柿子挑軟的吃」,連像樣的罷免理由都不想了,直接就表明之所以要罷免葉,只是因為他當初險勝,從得票率看起來較容易成功。

選舉、創制、複決、罷免四大民權,在賴清德總統眼裡,直接民主其實就只是民進黨直接做主,當家鬧事、執政制衡在野。

從國會結構上來說,藍營目前54席、綠營51席、白營8席,雖然在國會改革議題上藍白聯手,看似是62比51,有一定差距,但不少法案其實民眾黨是作壁上觀,而在正副院長不輕易投票的情況下,國民黨事實上僅以1票之差贏過民進黨。所以說,只要有1位藍委被罷免,且補選由綠營獲勝,藍綠就變成51比52,韓、江必須出馬,才能翻盤。甚者,一旦有兩位藍委被罷免成功,50比53,即使算上韓、江兩票,藍營也屈居少數,必須獲得民眾黨支持才可能贏過民進黨。

因此雖然名為大罷免時代,但從結構上來說,民進黨只要狙擊掉兩席藍委,就能改變立院整體議事攻防策略。

從「青鳥行動」的陳抗示威,到如今的「拆樑行動」,民進黨否認主導,聲稱是公民自發行動,但卻處處可見民進黨的蹤跡。賴清德治國注定走上充滿政治對抗、虛耗國政發展的道路。

面對民進黨新開的大罷免戰場,在野陣營必須迎戰,但除了《選罷法》外,也應當注意《政治獻金法》的修法,將申報範圍納入罷免,以公開透明的制度斷絕綠營對側翼團體的黑箱暗助。(作者為中華青年公共參與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