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自我合規元年」!參透虛擬資產,坐擁實質財富

談到加密貨幣,你一定聽過「比特幣」的名號。2009年比特幣問市,瘋狂飆升的程度,讓投資人趨之若騖,掀起全球投資加密貨幣熱潮,開啟Web3區塊鏈的大門。近年虛擬資產市場風波不斷,各國積極調整相關監理框架,台灣則由金管會擔任交易平台主管機關,訂出十大指導原則。相關業者已著手合作建立產業秩序,未來新的產業生態系將逐漸形成,傳統金融體系如何搶攻商機?投資人怎麼保護加密資產安全?《遠見》深入解析。

你最愛哪一個金融App?除了日常支付、存提轉帳和金融投資,在手機中打開電子錢包、網銀或看盤軟體,已是許多人的日常。有朝一日,大家手機中也將有更多虛幣交易App。

全球知名企業正在大量投資加密虛擬資產、區塊鏈和Web3技術,因為其具有重塑全球金融體系的潛力。

廖君雅整理、劉麗堅製表
廖君雅整理、劉麗堅製表

儘管台灣虛擬貨幣交易所不到十家,攤開雙手便數得完,但今年虛擬資產業界迎來重大里程碑。

今年8月,經濟部預告在「商業團體分業標準」中,增訂「虛擬通貨商業」,囊括數位法幣及虛擬資產相關服務,讓這個新興產業從此翻開新的扉頁。

緊接著,台灣虛擬資產平台及交易業務事業(VASP)公會宣布正式成立。

金管會發布指導原則,虛擬資產進入納管元年

9月26日,金管會發布VASP(虛擬資產服務業)指導原則,其十項重點包括資產「分離保管」、相關營運、資安及「冷熱錢包」管理機制,更正式管理不落地經營的境外業者。

這項指導原則,正式啟動「虛擬資產納管元年」,也有立委發起應設立專法的公聽會。但確定的是,虛擬資產業者已開始著手合作建立產業秩序,也可預見未來新的產業生態系將逐漸形成。

換句話說,面對數位資產監管的典範轉移,業者已採取行動以符合新規範,2024年,是「自我合規元年」的新起點。

從比特幣、以太幣、美元穩定幣、甚至是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經常掛在嘴邊的狗狗幣等。不可否認的是,這股風潮逐漸從線上蔓延到實體,從個人、企業甚至到政府機關,都在正視虛擬貨幣從避險、支付,甚至到理財投資的應用。

關於虛擬貨幣,你必須要關心的,是其在即將到來的Web3及元宇宙時代扮演要角;而當下,它也時刻令外界耳目一新。

2021年9月,薩爾瓦多創全球先例,正式修法將比特幣列為「國幣」,人民和企業可進行支付和投資。該國宣稱,此舉可改善貧窮、通膨及遏止洗錢。

然而,薩國政府「擁抱」虛擬貨幣,尚未達到上述效果,反而帳上虧損增加、變得更窮了。但這場尚在進行中的國家級實驗,卻依然受到國際矚目。

另一著名案例是,2022年2月俄烏戰爭開打之際,烏克蘭透過官方虛擬錢包網址向全球募資,成功在其金融體系中斷時,購買大量武器及戰備品,迄今募到近兩億美元等值虛幣。

避險需求?竹科太太忙上虛幣課程

今年10月初,以色列、哈瑪斯衝突爆發不到一週,台灣區塊鏈大學聯盟理事長暨台灣虛擬通貨反洗錢協會副理事長彭少甫便接到了12場演講邀約。

事實上,彭少甫最近才幫一群「竹科太太」們上完入門課,從認識虛擬貨幣的本質,到如何開戶、移轉到冷錢包保存等知識。

為什麼這群竹科太太要開始學習投資虛幣?「台灣有愈來愈多高資產人士將虛擬貨幣視為『避難資產』!」彭少甫觀察,循烏克蘭當時許多高資產族群的路徑,一旦兩岸情勢惡化,便能夠快速、低成本移轉部分財產。

在全球地緣政治風險蔓延,兩岸關係矛盾升溫的台灣,屢屢被外媒評論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竹科太太們的焦慮不難理解。

然而,或許你是「幣圈小白」,和竹科太太們一樣對幣圈好奇卻不熟悉,又或者毫不關心,但若對虛擬貨幣完全無感,小心某日你或身邊的親友都可能陷入詐騙陷阱之中。

透過虛幣假投資網站進行不法詐騙的案件正快速竄升,歹徒透過勸誘或設美人計圈套,讓被害人在國內虛擬貨幣交易所開戶轉入,一旦得手,贓款立即分層轉出,難以追溯最終受益人。

根據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去年發表的資安報告,許多駭客透過偽造的虛幣投資App進行詐騙,光是2021至2022年,便損失近4300萬美元。

在國內,台灣虛擬貨幣投資者粗估約150萬人,輪廓多元;其中有投資者、有避險者、有嘗鮮者,甚至也有不少是詐騙別人的加害者,或是被捲入的受害者。

只是,在谷歌等搜尋引擎,經常可看到「虛擬貨幣」和「詐騙」等字串總是相連。事實上,這也讓合規經營的交易平台業者苦不堪言。

「有些詐騙集團會用我們平台,因為介面簡單好用,『小白』也能輕易上手,」Rybit交易所創辦人賴永純深受其擾,哭笑不得。

彭少甫也感慨地說,愈來愈多民眾直接向他諮詢或求助,其中不乏押上千萬身家,甚至還舉債牽連家人的受害者。

事實上,各國政府面對虛擬貨幣體系的興起,如何張弛有度,兼顧監管及創新,成為徘徊在十字路口的難題。

廖君雅整理、劉麗堅製表
廖君雅整理、劉麗堅製表

2019年,Meta(臉書)發布「Libra」虛擬貨幣(或稱加密貨幣,Crypto)的項目白皮書。當時,臉書浩浩蕩蕩揪團數十家金融、科技巨頭加入,號稱可繞過傳統銀行體系,服務全世界近17億生活在銀行體系外的人們,但隨即就被美國政府勒令停止開發。

時至今日,虛擬貨幣並沒有因為封殺而消失,而是來到新局勢。

三大黑天鵝突擊,重創市場信心

爬梳幣圈近一年來,有三大黑天鵝突襲,讓大批投資人資金蒸發,也引發市場信心危機,更成為各國研擬強化監管規範的教材。

第一隻黑天鵝,是2022年5月發生的TerraUSD穩定幣(UST)崩盤,這起史無前例的大型幣災,甚至被經濟學者比喻為幣圈的雷曼風暴。

Terra區塊鏈平台發行與美元掛鉤的穩定幣UST及相對應的LUNA幣,當時大量UST被拋售,LUNA蒸發,幣價與匯價雙雙暴跌,終究無力回天。市場瀰漫負面情緒,就連比特幣、以太幣均暴跌。

第二隻黑天鵝是全球第二大FTX交易所破產事件,其規模一度囊括全球9%現貨交易,但擅自挪用客戶資金作槓桿進行高風險投資,造成難以挽回的流動性危機,影響美國平台用戶約270萬名、國際平台約760萬名,連大型交易所都是苦主,包含台灣在內的國際投資人目前仍跨海求償中。

FTX破產事件,在在凸顯客戶存入交易所的資產應「分離保管」的重要性。

經外界抽絲剝繭才發覺,其對外雖不斷併購、擴大規模,並佯裝配合各國監理,但公司治理與內控鬆散,甚至用陽春廉價的會計軟體管理財務報表。此外,我國央行更特別指出,其規避接受對應的監管規範,不用負擔國際客戶當地法令遵循的成本,更能從監管套利中獲取利益;FTX國際客戶權益相對無應有保障,也形成跨境虛擬資產監管的漏洞。

由於FTX不是銀行,卻以8%利率吸金,吸引許多追求穩定報酬的投資人投入資金,導致其損害影響範圍頗巨,也成為國際監管機構借鏡。

第三隻黑天鵝,則是今年9月,香港JPEX交易所詐騙投資人53億事件。由於有存戶無法「出金」提取存款,引發證券監管部門與警察聯合調查,其在台北東區的區塊鏈大樓所租的辦公室不但一夜之內人去樓空,就連為其代言的網紅和藝人均被約談,金管會對此聲明,禁止境外交易所在不落地情況下對台灣用戶招攬。

法遵門檻提高,既有業者正面看

在世界知名統計平台Coinmarketcap的交易所排行榜中,台灣前三大皆在百名榜內,那就是Max(現代財富科技)、ACE(王牌)及BitoPro(幣託)交易所。

在FTX申請破產後,所有中心化交易所的資產流向亦被放大檢視,台灣三大巨頭也立即聯手,第一時間皆發出公告,除說明FTX事件並未對營運造成衝擊,更各自提出由第三方公正單位認證的資產證明,以安定市場信心。

市占龍頭、會員超過百萬人的MaiCoin集團創辦人劉世偉,在世界投資者週論壇上演講時,開場便直指台灣在虛擬資產業的優勢。

他指出,台灣得天獨厚的兩大條件,就是半導體的軟硬體優勢、還有人民的高儲蓄率,岸上台商若不計境外資產,有高達1.5兆美元的存款總額,除以台灣2300萬人口,每人7萬美元,高於美國人。

Maicoin擁有本土虛擬貨幣交易平台MaiCoin與交易所MAX,已預備在一到兩年內登上創新板,劉世偉對監理的態度正向,卻也感觸頗深。

他指出,台灣在虛幣市場原本超前新加坡,但礙於法規環境限制,現在必須急起直追,希望盡快讓數位資產主流化,台灣業者也能打國際盃。

「對任何行業、有心想做好事情的人,法規定得再嚴都不是問題,但重點最怕就是不確定。」從原本擔任法律顧問,今年夏天正式接任ACE王牌集團總裁的王晨桓,在接受《遠見》專訪時也同聲呼應。

他表示,台灣合規面數年來始終存在著灰色地帶,對需要「信任」經營的虛幣交易所而言,造成最大阻礙,如今終有指導原則是好的起步,業者已建立共識,要透過公會建立自律規範,讓體系更健全。

廖君雅整理、劉麗堅製表
廖君雅整理、劉麗堅製表

專家學者憂多頭馬車,促專責管理

先求有,再求好。未來虛擬資產業者該怎麼抓住合規機遇,蓄積打國際盃的軟實力,是下個階段的課題。

前行政院長、現任東吳大學法商講座教授、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冲特別撰文呼籲,台灣可在行政院下設數位資產特別辦公室,邀集金管會、央行及數位發展部迅速討論出共識。

陳冲分析,歐盟今年5月31日通過、並將於明年實施的MiCA(加密資產市場監管法)、8月15日新加坡在亞洲區插隊推出「穩定幣監理架構」,顯然是受日本、香港立法的同儕效應刺激所致。

「應該不是討論要不要管,而是什麼時機管!」金融科技協會理事長,同時也是VASP公會總顧問的蔡玉玲認為,專法時機尚未成熟,現階段應亟思如何讓產業健全發展出鏈上生態系。

蔡玉玲憂心忡忡地指出,目前眼前有三大關卡:一、有監管,但沒產業政策;二、法規陳舊不合時宜;三、業者尚需時間達成自律共識。

「瑞士、杜拜、新加坡都競相投入資源,都說要當『Crypto Hub』,它們一定有看到機會!」她更期許,虛擬資產公會未來更具產學代表性,將有更多上下游業者加入,形成完整生態系,甚至「打群架」躍上國際舞台。

在合規合法的路上,未來第三方機構如銀行、會計顧問業及法律遵循的角色會更加吃重。

台灣尚在定義、諮詢、甚至是立法的路途上,可確定的是,如同先前的第三方支付、電子支付牌照,未來虛擬資產業者無論是否納入現有金融框架,仍必須遵守「負責任地創新」,才能在數位轉型浪潮中度過考驗。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XREX打進「國際盃」,幫虛幣業界解決痛點
遠東銀攜手虛擬貨幣交易所,打造量身解決方案
全球第一家數位資產銀行!Sygnum為客戶解痛,讓虛擬資產安全落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