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偶數年都「吃苦受罪」 孫明德:2023年不會全世界一片黑暗 眼光可放在亞洲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指出,目前美國通膨率還是相當高,他比喻,就像人發燒從42度降到39度,依舊是「高燒不退」。(攝影/葉佳華)

2022年經濟情勢遭遇逆風、國際政經局勢不穩定,許多國內企業機構老闆都想問:接下來總體經濟怎麼走?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分享,最近他到公司去演講,很多科技業老闆都納悶:為什麼今年上半年大家還在搶產能、擴庫存,但到了下半年訂單都不見了,因為過去科技業從來沒有遇過上、下半年,落差如此之大。

俄烏戰爭打亂了2022年,疫情、聯準會也是黑天鵝

孫明德一向是業內人士爭相邀約的講師,他擅長用比喻,將艱澀難懂的經濟數據,以風趣幽默、貼近生活的方式,轉化成一般民眾都能了解的總體經濟趨勢。他強調,「數字本身是沒有意義,數字本身一定要經過比喻、比較、分解,才能讓人家聽得懂。」

孫明德11日出「2023年景氣展望與產業趨勢研討會」,針對2023年經濟情勢展望進行開講,一開頭他就指出,這兩年的經濟變化確實非常大,原先預期今(2022)年疫情將要結束了,看好今年會是春暖花開的一年,但沒想到,今年2月爆發俄烏戰爭、4月中國封鎖城市,下半年美國通膨數據不斷惡化,皆讓整個全球經濟產生新的變數。

(更多新聞/出口成長放緩、庫存消化到2023上半年 葉銀華:台灣經濟邁入「長新冠修復期」)

近10年的偶數年「吃苦受罪」,美國通膨還是「高燒不退」

孫明德盤點,近10年來每逢「偶數年」都會有重大的事件發生,例如說,2012年發生歐債危機、2014年油價暴跌、2016年英國脫歐、2018年中美貿易戰、2020年新冠疫情,如今2022年更是爆發俄烏戰爭,他甚至也引用聯準會揭露的一份報告指出,「疫情之後經濟至少要連3年下滑,現在看來正在印證當中。」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最新公布的全球經濟預測,全球經濟成長率從2021年的6%,今年預估值掉到3.2%,明年更只剩下2.7%,其中,北美經濟成長率從去年5.5%、今年預估降至1.8%、明年預測僅有1%;歐洲經濟成長率也從去年5.4%、今年預估降至1.9%、明年更僅有0.3%;而東亞的經濟成長率則從去年的6.8%,今年預估降至2.9%,明年則預期經濟成長率為3.8%。

從各個經濟體來看,美國占了全世界經濟4分之1,目前IMF將美國2023年經濟成長率降到只剩1%,而其中的關鍵字就是「通膨」。

孫明德指出,美國10月通膨數據雖然從8.2%降到7.7%,但它就像人的體溫從42度降到39.8度一樣,還是「高燒不退」,高物價直接影響了美國民眾的消費力,根據美國消費者支出調查,美國家庭一年平均支出約6萬美元(約180萬台幣)、月支出約15萬台幣,以通膨率8%估算,等於每個月須多花1.2萬台幣的支出。

孫明德解釋,由於住房(含房租)、食物、交通是最基本的必要支出,難以從中節省,因此美國民眾只能從衣服、娛樂、消費性電子下手,紛紛延後消費,通膨造成美國人改變了消費順序,因此讓製造基地的台灣、中國、韓國廠商賣不動、庫存增加。

美國通膨走向看國際油價,若油價止穩…經濟觸底可望提前

這時很多人都想問,為什麼美國在今年已經升息了15碼,為什麼通膨還是壓不下來?

「升息不是萬靈丹,不是什麼事情都要靠升息。」孫明德指出,美國的物價結構裡面,有一些是無法依靠升息壓制。他說,美國物價上漲有供給面的因素,因中國實施封鎖,從中國買進美國的進口商品面臨上漲,另外,也有內部需求的因素,但聯準會升息只能解決需求面的問題,像是進口物價等供給面的問題難以用升息手段來解決。

孫明德認為,美國未來的通膨走向必須看油價,假設國際油價可以維持目前的80~90美元,不要亂漲的話,那麼可望帶來的好消息是,第一是,聯準會不會激進升息,金融市場將逐漸緩和;第二,美國民眾口袋的錢也會多一點,需求可望增加、廠商也能去庫存,屆時觸底的時間可望提前,「明年上半年可能就可以看到經濟曙光來臨」。

(更多新聞/台積電法說會》景氣反轉?庫存調整到明年上半年 二度下修今年資本支出)

中國何時放寬疫情防控是關鍵,2023年有機會反彈

而另外一個大經濟體—中國。中國2021年經濟成長率高達8.1%,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期中國今年經濟成長率降至3.2%,不過預測2023年將回升至4.4%。

孫明德指出,今(2022)年農曆過年之後,中國大陸開始陸續封鎖西安、深圳、東莞等城市,幾乎無所不封,而中國實施嚴厲封控措施的苦果,生產基地封鎖,出口面臨打擊,消費也大受影響,造成經濟垮下來。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當局10日才宣布在短期內仍堅持動態清零政策,但11日中國國家衛健委隨即宣布放寬防疫措施,入境隔離天數由「7+3」改為「5+3」。孫明德觀察,若中國在2023年封控措施能有所開放,預期經濟反彈的幅度將會較大。

孫明德認為,2023年中國「兩會」之後,中國若要拚經濟,至少有3個經濟政策得做,包括放寬房市限制、祭出財政及貨幣政策的刺激手段,最後則是放寬疫情防控,他指出,「現在全世界都關心中國疫情政策什麼時候放寬,因為中國的經濟問題擺明是政策問題,只要政策開放,中國經濟就反彈。」

2023年不是全世界一片黑暗…可把眼光放在亞洲

另外,孫明德也說,日本遇到的問題則是,日圓大貶值、加上日本第6波、第7波疫情,使得日本一直到今年10月才開放觀光,因此,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期日本今年經濟成長率為1.7%,且預測2023年經濟成長率為1.6%。

整體來講,當中、日兩大經濟體今年同時成長下滑時,東亞國家今年的經濟當然會比2021年差得很遠。

不過,孫明德認為,亞洲除了東亞國家之外,由於新南向國家揮別2021年最慘淡的情況,今年也開始學會與疫情共存,加上還有中國轉單效應,使得東南亞經濟表現相對穩定。他認為,2023年美國、歐洲經濟看起來靠不住,但東亞有機會反彈、東南亞國家可望保持平穩,「明年應該可以把眼光放在亞洲,並不是全世界一片黑暗。」

回到台灣,台經院11日公布最新景氣預測,將2023年台灣經濟成長率下修至2.91%,GDP「不保三」。孫明德認為,台灣今年的物價相對平穩,經濟成長率表現持穩,但由於2023年預期台灣的外銷出口表現將不如去年、今年,因此,內需將扮演著很重要的關鍵,預期明年內需消費將有擴張與回升的機會。

整體而言,孫明德提醒,2023年全球經濟成長將在「低成長、中通膨」的基調下進行,有3件事必須持續關注:國際政局依然不穩、金融情勢有望開始返回;最後,氣候變遷議題並不是遠在天邊,而是近在眼前。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外資大買488億元》史上第三大買超 黎方國:至少有5面向可以支持多頭延續
世界糖尿病日》中醫如何有效控糖?掌握「消渴症」治療原則 對症下藥更精準
推特每天虧400萬美元 馬斯克要繼續賣特斯拉持股補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