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愛情島/趙學潮

趙學潮

陝西安康的瀛湖,是個愛情湖,雖說景點不少,但最有名的當屬“愛情島”——金螺島。

我們一家人遊完玉興島,乘坐快艇來到金螺島時,已是當日下午三點多。金螺島占地60餘畝,因形狀像海螺,屹立於湖中,且安康古稱金州,於是借用唐朝著名詩人劉禹錫的“白銀盤裏一青螺”,得此美名。金螺島,以廳、院、廊、亭、泉為主體,石徑、花木、匾額,構成儒雅奪人且有別於蘇州園林風格的景觀。

沿著陡立的石階登上島,只見院門上書對聯:雲塔浮浪人聲和鳥語俱喧,畫船鳴榔水色與波光共漾。進入院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尊漢白玉雕塑——海螺女。漱玉泉中,鮮花圍繞著亭亭玉立的金螺女,手托白色海螺。相傳,海螺女是漢水龍王的女兒,私入凡間,與金州楊娃結為夫妻;漢水龍王大怒,將她押回龍宮。楊娃思妻心切,天天在此守候,哭泣呼喚妻子。泉水被感動,楊娃呼妻一次,泉水就噴一次。投硬幣到楊娃滴淚處,泉水就會噴出。一對年輕夫婦,帶著小女孩在此投幣噴水。

向左拾階而上,不遠便是許願廊,這兒是瀛湖愛情的打卡點,掛滿竹片製作、系著紅綢帶與小鈴鐺、心形與方形的五顏六色許願牌,上面寫滿美好心願。不小心撞上它們,便發出“丁零噹啷”清脆悅耳的響聲。通過許願廊,來到紅娘廟,雖不大,但裝飾精緻,門前廊柱上有副對聯:願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是前生註定事莫錯過姻緣。廟中案上,立有手捧喜茶、身穿絳紫色羅裙的紅娘塑像,案下系有不少紅綢帶,前有供跪拜用的墊子。走出紅娘廟,往左前走,遠遠望見一株蘑菇狀的樹,上部長得鬱鬱蔥蔥,下部全是密集的綠葉,看不到主幹,它就是連理枝。走近它,只見密密層層的細枝綠葉縱橫交錯纏繞在一起,“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沿著長長的石階,快步來到螺峰塔底部。抬頭望去,螺峰塔為六棱結構,共5層,有26米多高,氣勢宏偉,蔚為壯觀。每層都有一個淒美的愛情故事,分別是西廂記、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孟薑女、白蛇傳。關於螺峰塔有兩種傳說:一說金螺女為紀念落凡百日夫妻情深,特指點民眾修建;塔底藏有瀛湖傳說故事若干殘卷。另一說盤古惡龍常在此搗亂,殘害生靈,玉皇大帝知道後,命托塔李天王下凡,手托寶塔製圖點化而成;塔底埋有天神寶劍一柄,永鎮惡龍。登塔遠眺,湖光山色可盡收眼底。只因時間倉促,沒能登上塔去,無法體會當年范仲淹那種“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的感覺。

很快便來到月老祠,它是金螺島作為“愛情島”的寓意所在。祠不大,兩間屋子大小,裏面的月老塑像慈眉善目,身穿金黃色綾羅服,脖上系著紅綢帶,左手心捏著紅繩子,右手拿著姻緣簿。身後是一彎金黃色的月牙。門前有副對聯:千裏姻緣一線牽,百年恩愛雙心結。前面的廊柱上也有對聯:誠意去歸去定是並蒂花,虔心來到來皆是多情種。兩旁的松樹和竹子上,綁滿了紅綢帶。月老祠對面是《太上感應篇》大型石碑。雖歷經百餘年風雨滄桑,但上面的字仍清晰可辨。《太上感應篇》為道家創始人老子的傳人根據道家經典編撰而成,是古代民間流傳很廣的勸善讀物。石碑兩側鐫刻有對聯:禍福無門惟人自招,善惡有門如影隨形。

隨後觀賞了同船渡、婚俗體驗館、婚俗博物館。同船渡為月牙狀,船舷塗黃顏色,船身、船底塗白顏色。白色船槳放在裏面。看著它,《中華聖賢經》中的名句“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便迴響在耳畔。婚俗體驗館前的對聯,格外引人注目:織女牛郎閱盡此間春色去,公子佳人借得銀河鵲橋來。裏面佈置得紅紅火火,仿佛進入豪華婚房。婚俗博物館,由樓上樓下四個展廳組成,分別記載著漢、唐、明清、上世紀60年代的婚禮習俗。館中陳列有領袖畫像、舊式電視機、縫紉機、收音機、自行車、婚床、連環畫、紀念章,飯票、糧票、菜票等各種票據,以及其他生活用品。觀之,倍感親切。

我們還觀賞了牛郎石。牛郎石栩栩如生,牛郎正雙手捏著竹笛,以幽怨的笛聲,傳遞著他對織女的相思之情;老牛躺在一旁,正全神貫注地傾聽著。周圍的愛情誓言牆上,寫滿情侶們的愛情誓言。旁邊的鵲橋鏈,鎖滿了同心鎖。傳說,男士自左向右繞牛郎石轉一圈,女士自右向左轉一圈,摟摟牛脖子,摸摸牛尾巴,就會有祥氣沾身,可保愛情地久天長。可惜時間倉促,我們只是看了看,便去下個景點翠屏島了。

走出金螺島院門下臺階時,忽聽一位女郎低聲叫道:“哎呀,我的鞋帶!”待我看時,發現是一對戀人,女友右腳旅遊鞋鞋帶開了,男友便蹲下身子,幫她系好鞋帶。 多麼溫馨的畫面!多麼迷人的“愛情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