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兇12夜」橫掃凱薩獎 反思女性殺害與結構暴力

(中央社記者曾婷瑄巴黎27日專電)法國導演莫爾的懸疑電影「追兇12夜」拿下凱薩7項大獎。電影改編自一位少女遭活活燒死的案件,探討「女性殺害」現象,講述婦女在現今社會仍承受的厭女情結與各種暴力,發人省思。

導演莫爾(Dominik Moll)的懸疑電影「追兇12夜」(La Nuit Du 12)是第48屆凱薩獎最大贏家,在24日頒獎典禮上拿下年度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最佳新演員、最佳劇本以及最佳音效6項大獎。

27日影片摘下第7座獎項,即2019年法國教育部與凱薩學院攜手設立的凱薩高中生獎,由近2000名高三學生投票選出心中最佳電影。

「追兇12夜」不僅懸疑燒腦,更深入探討針對女性的仇恨犯罪「女性殺害」(Femicide)、仍普遍存於社會的厭女情節,以及女性承受的深層結構性暴力。

影片講述一起女性殺害懸案的調查過程與紀事,受作家格納(Pauline Guéna)一年深度觀察與訪談凡爾賽司法警察局著作啟發,此案也來自受訪員警提到令他一生難以忘懷的懸案。

劇中女孩克拉拉(Clara)2016年10月12日夜晚離開朋友家獨自回家,卻在路上遭到不明人士潑油縱火,活活燒死。

導演在得獎感言中表示,「我想起真正的克拉拉,讓電影成型的案件真正受害者。她叫做莫德」,提及受害者名字的舉動使許多觀眾深受感動,更喚起對相關案件的關注。

電影以兩名員警的追兇出發,過程中卻發現每位嫌犯都意有所指且蠻不在乎地訴說克拉拉的風流韻事,言語中帶有厭女情結,調查深陷謎團。社會厭女暴力的扭曲,就如劇中警察所質疑:「這種焚燒女性的執念到底是怎麼回事?」

真實案件發生於2012年5月14日巴黎東郊塞納-馬恩省(Seine-et-Marne)一個小鎮上。花樣少女莫德.馬赫夏(Maud Maréchal)在返家路上遭放火焚燒致死。巡邏警員半夜發現正在路中央燃燒、已無生命跡象的馬赫夏。

警員在調查過程中發現,馬赫夏一年前就曾報案,表示遭到不明男子騷擾,並威脅說要「燒了她」。然而所有採證和分析都沒有結果,幾年後電視台社會案件節目也提供專線蒐集新線索,卻仍徒勞。

放火、毆打、羞辱、性侵,在影片中,厭女情結與男性暴力以各種形式出現、穿插在過往的故事中。每當女性遭殺害,人們總是第一個質疑她做了什麼,導致男性會對她報復:偷吃?品行不端?舉止輕佻?渴望離婚?彷彿女性追求本性與遭受暴力之間一定有直接的因果關係,好像她的行為和受到的殘暴間存在邏輯聯繫。

影片深究,人類社會歷來的厭女情結是否已成為不公且殘暴的結構事實?法國月刊「哲學」(philosophie)在25日的電影分析中指出,女性殺害並非報復行動,而是一種毫無緣由的扭曲恨意;男性想殺害女性,並輕易地化為行動。

或許更像劇中克拉拉摯友所說:「這與她無關。她並沒有犯罪。你想知道她為什麼被殺?因為她是女的,如此而已。就因為是女生。」

而劇中警察多年努力無果後的沈痛言論,彷彿也是導演對問題意識的總結:「所有我盤問過的男性都可能是犯人,所有她遇見的人,就算不是沙豬。或許還有那些她沒遇過的男人。我可能瘋了,但我相信,若我們找不到凶手,是因為殺了克拉拉的是所有的男性。男人跟女人之間,有些東西出錯了」。

據法國非政府組織女性聯合組織「我們所有人」(Nous Toutes)的計算,自2023年初至2月24日,法國已有18個「女性殺害」的受害者,平均每3天就會有1個女性喪命於伴侶或前伴侶的暴力之下。

導演莫爾去年7月電影於法國上映接受法國新聞台(Franceinfo)專訪時表示,透過電影,他想傳達的是:「顯然男性和女性間有些東西不對勁了。為了改善或達成和解,男性必須改變,就像男主角一樣。這部電影並未給予解決方法,這不是目的,而是作為一位男性拋出問題,這也是改善法國情況的第一步。」(編輯:郭中翰)112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