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理財術-預開型安養信託 退休規劃更晚美

一般民眾都認為「安養信託」等需要時再做,然有些民眾真正需要時卻「來不及」做,讓老年安養頓失依靠。信託公會表示,預開型安養信託很適合當作人生第一個信託帳戶,可以讓民眾退休規劃更「晚美」。

先前媒體曾報導一位退休教授養了八位博士小孩,八位都在國外,92歲卻被棄養在老人院,老時神智不清,長期臥病在床,在他過世前八個月,八位子女甚至沒有人付任何安養費用,安養中心「免費」照顧這位老教授,晚景堪憐。

由於獨身或沒有子女的民眾愈來愈多,即使有子女的準退休族也知道養老要靠自己,民眾都認同要在退休前認真存錢,要提前安排自己的身後事,也認同安養信託機制,只不過和銀行簽訂安養信託後即有相關費用問題,一般人都會等需要時才會有動作,然而有時突發事件發生,常有民眾就來不及做信託。

避免有「來不及」遺憾發生,信託公會祕書長呂蕙容表示,目前國內有23家銀行都有「預開型信託」,民眾可以提前簽訂預開信託,未開始給付信託財產就不用支付信託管理費,即是鼓勵民眾把信託帳戶當作一般存款帳戶,民眾可以將資產交付信託,一樣可以配置在活存、定存上;另外,也可以交付有價證券(如股票、ETF),但若有理財,銀行則會收取信託管理費。

玉山銀行表示,沒有立即信託撥付需求的顧客可以預先開立信託,無須擔心費用收取的問題,當實際開始撥付金額至安養機構或是定期撥付生活費給自己時才開始計收管理費。國泰世華銀行也表示,預開性質的信託服務,如該行的「微型安養信託」、「保險金信託」都可以先約定好信託契約僅有一次性單筆簽約費用,且在客戶實際將資產放進信託帳戶前,都不會收管理費用。

但各銀行實際操作及收費標準不一。有的銀行預開型信託在簽約時須支付一筆簽約費,之後信託產品在不同狀況下有不同的信託管理費的費率。以某銀行的安養信託為例,新台幣型信託簽約費為888元,於簽約時一次收取;於信託簽約完成後,當客戶轉入信託財產(例如1,000萬元)即進入「資產累積期」,在此期間客戶可將信託財產運用於定存或投資,此時信託管理費年費率為信託資產的0.15%;當信託啟動給付功能時,即進入「信託給付期」,信託帳戶開始依約定撥款給付每月生活費、安養費、醫療費或教育等固定支出,此時的信管年費率則為信託資產的0.2%。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美光業績報喜 歐美股油價齊反彈
台股回跌 兩大內資百億護盤
台灣本田首款國產油電車 逆勢降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