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旅散記」。三心

一走進餐廳包廂就看見他,彼此點個頭之後本想找個別的位子,卻被朋友安排坐在一起。

 

其實兩人並不熟,多年前曾經一起開過幾次會,談得並不是很投機。這位六十多歲的企業家一直堅信台灣產業該堅守代工製造的核心價值,對於美學經濟和數位經濟並沒有太大的興趣。

 

對他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一次在會議桌上有人談到想要募款。他二話不說,馬上拿了一張餐巾紙當支票在上面簽名,再鞠躬又雙手奉上,整個過程又霸氣又客氣。這一出手,就把整個募款案給解決了。

 

但是那個經驗並不是很愉快,特別是在他在捐款完之後說了一番話,繼續宣揚「台灣代工不能亡」的理念,整個氣氛讓現場很多人想閃,然後我又說了一些完全不同調的話,認為台灣經濟成也代工敗也代工,他看來不是很開心。

 

想不到現在卻在飯桌上不期而遇又同桌,一開始兩人客套的閒話家常,談到彼此近況之後他顯然不明白我在忙些什麼。

 

我簡單再做說明,他有點懂,也老實告訴我他其實沒有很懂。

 

「但是我現在反而對不太懂的事很感興趣。」他說,像比特幣、科技金融和新零售,這些新興事業創造出史無前例的資本市場,代工產業做了三十多年,他無法想像這事是如何發生的。

 

正好最近寫了一些對新零售市場的觀察,我說,亞馬遜花了137億美金買下「全食」之後,全世界零售業將走進最後兩個整合方向。一個是產品匯流,就像亞馬遜不斷在食衣住行市場改城掠地(貝佐斯的下個戰場應該是醫藥,這個市場比八千億的美國生鮮食市場更大)。另一個方向則是「好市多化」,像亞馬遜手上已經有超過一億個商會員,將來這個電商巨人的主要收入將會和好市多超市一樣來自供貨商。

 

他對於這些聽來很科幻的劇情顯然感到好奇,但是也坦白說對於這些新事業他只會心動不會行動,創業30多年來他沒有買過任何一張其他公司的股票。專心、用心和小心一直是他經營事業的「三心原則」。

 

「那您公司成功轉折點的故事是什麼?」我跳了個問題請教他。

 

他說是三十多年前剛創業時和日本某大廠簽定了合作合約,幫這家日本大廠生產關鍵零組件。

 

「簽下那紙合約之後,那家日本商社社長還請我去東京總公司演講,那時我才知道他為什麼在那麼多台灣廠商裡選了我」他說,那位日本社長在簽約前特別飛來台灣,要求到他的台南工廠去參觀。

 

他於是擬了一張「時間管理表」,早上七點半從台北出發,中午十一點五十八分準時到了台南,十二點吃午餐,一點準時參觀工廠,那張表上的二十多個項目完全分秒不差的達成,連在高速公路不同路段用多少車速都規劃了。

 

這張行程表讓日本人讚嘆不已,在參觀完工廠後馬上和他簽約,並且要求他到日本分享他的時間管理。可以想見那有不容易,要規畫行程並不難,但是要精準實現每個細節則必須擁有超強的執行力和意志。

 

我忽然明白,經營事業這件事其實不分大小和業種,不管賣蘋果或蘋果手機,不管代工或是美學經濟,那背後都需要無止盡的追求紀律和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