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故事活動 連結台灣文化

故事時間由志工媽媽們熱心組團設計,創意發想每個月不同的活動主題。(記者孫愛薇╱攝影)
故事時間由志工媽媽們熱心組團設計,創意發想每個月不同的活動主題。(記者孫愛薇╱攝影)

參與金山灣區華僑文教中心活動的多為台灣新移民家庭。剛從台灣來到美國的家長在養育孩童的過程中,透過參與中心圖書館所舉辦的「Story time親子故事時間」活動,讓孩子們沉浸在中文環境中,與其他家庭一起連結台灣文化。

身為剛來美的台灣家長許靖子,是故事時間志工團的主要召集人。充滿服務熱忱的她,當初就只是想要幫兒子找玩伴,多一個跟別的孩子社交的機會。而對全職媽媽而言,能出來跟人說說話都是很好的。談到在美國養育孩子,她說:「很擔心自己的小孩長大後對台灣沒有什麼連結,希望透過故事時間可以一直延續孩子對台灣的認識。」

參與活動多次的家長Chelsey表示,看到臉書上有宣傳中心在徵志工媽媽講故事,才第一次走入文教中心。因為自己平常有為女兒共讀習慣,加上曾為鋼琴老師,能在圖書館找到自己可以貢獻的事情,感到非常開心。

談到孩子未來對文化認同的部分,Chelsey說,灣區的故事時間都是英文為主。在美國長大的孩子對台灣的認同會越來越低,有些爸爸媽媽帶小朋友回台灣,已經無法同感台灣的文化。而文教中心圖書館的故事時間不僅是中文,還會講到台灣的節日或是傳統生肖。中心圖書館的活動,至少讓他們感受一下台灣的生活是什麼,凝聚同樣說中文的小朋友。

故事時間志工召集人之一Allison Wu說:「曾經有家長來跟我說,小孩回去還會唱自己帶的活動歌。孩子雖然很小但是有記得,這種心情就是很感動。志工們互相幫忙,每個人都會負責自己做的事情。」

對於未來,Allison鼓勵有興趣參與志工的家長,一起加入說故事的行列。中心提供很充足的資源,來參加的人數也非常踴躍,但是還是需要更多的家長一起投入志工服務,讓這項有意義的活動可以持續下去。她非常感謝中心的莊雅淑主任以及同仁全力支持,有每個人的參與,才能讓故事時間持續的舉辦。

自從文教中心圖書館升級設備,今年一月份舉辦故事時間後,許多台灣育有幼兒的家庭,攜帶孩童前來參與每月兩次的說故事時間活動。每場皆有40人左右參與,特別的主題活動甚至多達70 人參加,活動持續累積口碑,參與狀況非常踴躍。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習反對以西方式消費振興經濟 WSJ:黨意識主導中國經濟
紐約年輕富人「淨流出」 全美居冠
不當收隨身行李費 精神航空825萬與乘客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