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個大使館》瑞士洛桑登場 談台外交處境

在文化部及駐法國台灣文化中心的支持下,台灣與瑞士共製的舞台劇《這不是個大使館》自即日起至3月24日在瑞士洛桑「共同節目藝術節」(Festival Programme Commun)盛大演出8場。全球首個直指台灣國家定位及外交處境的劇場作品,將成為藝術節的亮點節目。

《這不是個大使館》由國家兩廳院、洛桑維蒂劇院共同製作,由德國「里米尼紀錄劇團」史蒂芬.凱吉(Stefan Kaegi)擔任編導,並結合台、歐團隊,歷經逾1年醞釀而成,透過前駐外大使、NGO公民社會領袖、新銳藝術家3位素人演員,到各國的劇場空間模擬台灣大使館開館及外交工作實戰場景,觸發觀者思考台灣特殊的國家定位及國際局勢議題。

該劇靈感來自於編導凱吉2022年底受兩廳院邀請來台駐村,返歐後即與巴文中心討論創作概念及演出素材,繼今年1月在德國柏林首演,在歐洲的巡演持續開展中。結束瑞士演出後,將陸續在奧地利、西班牙、法國、捷克、荷蘭及德國的重要劇院及藝術節登台,4月12日至14日也會在台灣國家戲劇院帶來3場演出。

駐法台灣文化中心主任胡晴舫表示,近年台、瑞文化交流更加全面並深入,洛桑除了是奧林匹克之都,也是瑞士藝文生態系最為活躍之地,是巴文中心近年來耕耘的重點地帶。今年適逢奧運年,巴文中心與維蒂劇院、Plateforme 10藝文園區、瑞士電影資料館等洛桑3大館特別聯手打造「共同節目藝術節─台灣焦點」單元,以一系列的表演及視覺藝術展演、電影放映等活動,要帶給當地觀眾多元的台灣文化體驗。

里米尼紀錄劇團於2000年成立,由賀爾歌達.豪克(Helgard Haug)、史蒂芬.凱吉及丹尼爾.威哲爾(Daniel Wetzel)組成。編導凱吉擅長「外交劇場」(Theater of diplomacy)及錄像呈現手法,曾多次以外交場合及會議為題材,將牽動全球局勢及國際發展的關鍵時刻及決策過程搬上舞台,並在舞台上呈現等比例縮小的「場景模型」,搭配即時投影及表演者現場演出,模擬國際會議現場。搬演過的外交場景包括「世界氣候變遷會議」、「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等。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宣示做好海上鬥爭準備 中國恐複製南海灰色地帶行動對付台灣
台客暴增44倍! 福島觀光漸復甦 台人最給力
吐瓦魯總理:基於民主價值觀 選擇台灣而非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