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有努力也到不了的地方!作家葉揚:終止孩子的心跳,是我最痛苦的決定

文/李佩璇

作家葉揚在懷孕6個月時檢查出寶寶先天基因缺陷「愛德華氏症」,在醫師的建議下忍痛引產。從前相信「努力就能成功」的她,經歷過這件事後,人生觀轉了一大彎,她提筆寫下一年多來的心路歷程,和所有曾經失去過孩子的母親分享。

葉揚新書述說失去女兒的心路歷程,寫出媽媽最深的心事,引起眾多網友和讀者的共鳴。攝影:曾千倚
葉揚新書述說失去女兒的心路歷程,寫出媽媽最深的心事,引起眾多網友和讀者的共鳴。攝影:曾千倚

“我看見兩個人。一個是在人前故作堅強假裝沒事的我,另一個是躲在被子裡,好像剛剛肚子挨了一拳的人。~葉揚《我所受的傷》”

作家葉揚在懷第二胎時,產檢發現寶寶心臟可能有嚴重問題,醫生見她還能笑,忍不住問她職業是什麼。「報告長官,我是一個業務,大部分時間都在推銷,不論是傷心難過得意忘形害羞落寞,基本上,晴天雨天我都可以笑,」她在書裡寫道。

高聳的鼻梁,明亮的雙眼,潔白的牙齒,能展現完美笑靨最適切的五官,都生給葉揚了。葉揚的粉絲專頁上,詼諧寫下家庭趣事:有無厘頭的丈夫彼得、快4歲可愛精明的兒子羅比。高顏值的一家人,住在充滿設計風格、收納得宜,美得像網美會前往打卡咖啡廳的家中,簡直就是廣告裡幸福家庭的示範組。

懷第二胎前,葉揚(右)就常在粉絲團上跟網友分享和老公彼得及兒子羅比的家庭生活。圖片來源:葉揚提供
懷第二胎前,葉揚(右)就常在粉絲團上跟網友分享和老公彼得及兒子羅比的家庭生活。圖片來源:葉揚提供

剛懷上第二胎時,一切像她在《我所受的傷》書裡寫的:「我覺得自己的人生簡直是教科書題材,倒楣的女人都會恨我的,我想。」但誰能料得到,接下來,她一字一句寫下的不是「從此過著幸福快樂日子」的故事,而是一個「母親還沒生下女兒,就失去她」的故事。

一年多前,葉揚失去了還在肚子裡,才24週的女兒。「愛德華氏症」五個字,宣判第18條染色體出了錯,可能有水腦、心臟缺損、腎水腫等問題,出生後的嬰兒有半數會在一週內死亡,醫師建議引產。寶寶的死亡像分界點,把她的世界斷成兩半,也一舉推翻了她「努力就能成功」的經驗法則。

小學三年級的葉揚,會在暑假第一天,把假期60天的安排貼在牆上,按表操課。她考上明星高中、知名大學,大學畢業在顧問公司實習,研究所讀完就加入外商公司,再跳到另外一家外商公司,如今在知名外商公司擔任資深業務。葉揚說:「年輕時靠『不滿足』完成很多事情,不可以輕易滿足,每次都往上推一點,往好的方向去。」只要努力,似乎沒有她到不了的地方。

葉揚曾經認為只要用「不滿足」當動力,人生就會一直往好的方向去。圖片來源:曾千倚攝
葉揚曾經認為只要用「不滿足」當動力,人生就會一直往好的方向去。圖片來源:曾千倚攝

努力也到不了的地方

這一天,葉揚必須與女兒告別。「我一直想給孩子活著的機會,」葉揚道出當時的掙扎。終究,醫師的話點醒她:「如果往後她不能坐、不能爬、不能走,生下來給她的是什麼樣的機會?」

有一種決定,做得再對,依舊後悔永遠。醫師建議先給寶寶的心臟打針,再引產,減輕胎兒的痛苦。「她已經在我肚子踢了一個月,醫生的針要插下去的時候,她踢得非常激烈,好像有一種,你不可以做、你不要做這件事情,到她漸漸不踢,這個過程完全在你肚子裡‧‧‧‧‧‧你感覺一個生命,在你的決定下死亡。」葉揚的聲音愈來愈低,就像自言自語,「這跟對錯無關,我感覺到非常強烈的自責感。」

明朗(葉揚替女兒取的名字)離開之後,葉揚發現自己無事可忙。沒有人敢驚擾失去孩子的媽媽,在病房,有人把頭伸進來小小聲說:「爸爸可以出來一下嗎?」她後來才知道,原來是葬儀社的人,「我一個人,在那個白色的房間裡,就是等,」她回憶,「我開始寫信給她,想說在她去火葬的時候,可以燒給她。」

雖然生下孩子,葉揚卻像處於真空狀態。月子裡的媽媽人人都像活在人間地獄,傷口痛、擠奶、哄睡,熬夜照顧新生兒‧‧‧‧‧‧而葉揚因為不用哺乳打了退奶針,上天連讓她體驗人間地獄的機會都不給:「我是最不忙的媽媽,因為我要照顧的對象不在了。」羅比有體貼的家人幫忙照顧,突然被抽掉的育兒時光,讓葉揚的自責感更強烈,除了喝雞精補身,就是哭。不想要一直哭,隨手拿起紙、筆,慢慢寫下悲傷。

葉揚也察覺自己的改變,「我的眼睛像加了一層濾鏡,總有不好的預感,好像兒子隨時會受傷、甚至死掉。」葉揚像驚弓之鳥,怕下通電話就是羅比遭遇不測的消息。矛盾的是,葉揚有時想離兒子遠一點,受傷的心下意識保護自己:「我緊盯著羅比,但又怕自己太愛他,如果他也被奪走,再來一次我是絕對受不了的。」

她也苦笑:「那陣子我完全不敢看《親子天下》的文章,照顧寶寶啊、教養啊,我真的沒辦法‧‧‧‧‧‧」就連追宮鬥劇中妃子的孩子流掉了,葉揚的心也被觸動,沒辦法看下去。

兒子依然是哥哥,我也依然是女兒的媽媽

葉揚說,以前認為人生只要不停追求、就會愈來愈好;現在,她發現生命中有些事情是有限制的,「失去女兒、愛德華氏症都是限制,我開始學著跟限制一起生活。」

快4歲的兒子羅比意外療癒了她。「一開始大家叫羅比『弟弟』,我懷第二胎時大家開始叫他『哥哥』,現在又改回叫他『弟弟』,他很不滿意,」葉揚笑道。羅比抗議:「我是哥哥,只是我妹妹死掉了。」一開始確實讓氣氛凝結尷尬,但這也敲醒葉揚:「不會因為女兒離開,我曾經是明朗媽媽的身分就消失。」羅比直接的表達方式,也替葉揚擋去許多不必要的解釋。葉揚認為:「在妹妹離開這件事上,羅比處理得比我們都好。」

講話像小大人的羅比,給葉揚夫妻帶來歡樂和療癒。圖片來源:曾千倚攝
講話像小大人的羅比,給葉揚夫妻帶來歡樂和療癒。圖片來源:曾千倚攝

可以煩惱變老變醜,很幸福

以前,葉揚會煩惱自己變老、變胖、變醜,「現在不會了,因為有些人,是連被允許出生在這個世界上的條件都沒有。能煩惱這些事情,其實很幸福,」她說。

書出版之後,葉揚收到許多讀者的信,訴說他們生命裡受過的傷,「一開始很猶豫要不要寫書,現在能感受到陌生人給我的力量,覺得如果這樣能影響別人,也滿好的。」以往總是用「不滿足」鞭策自己更往上走的葉揚,緩緩道出改變:「現在的我,不會總是想要修正事情,並不是事情一定要被我修正好,我才能活下去。」

女兒離開後的第5個月,葉揚照著自己寫下的「期待清單」過日子,全家人去輕井澤旅行。圖片來源:葉揚提供
女兒離開後的第5個月,葉揚照著自己寫下的「期待清單」過日子,全家人去輕井澤旅行。圖片來源:葉揚提供

她也分享,如果你身邊的人遇到不幸,就當成「下雨了」,若想要安慰他:「就把他當原來那個人對待,不要覺得他換了一個人,反而會有隔閡和尷尬。」葉揚解釋,很多人期待安慰對方,對方就會被修好,「不要強求對方變好,也不必硬說安慰的話,陪伴的行動就很夠。」關於受傷,葉揚認為:「不必一定要好起來,不好也沒關係,人生有好日子可以過,也有不好的日子可以過‧‧‧‧‧‧不要過度評斷自己,不要費力讓自己保持快樂,傷心的人並不是弱者。」葉揚對受傷的理解,溫暖熨貼同樣受過傷的人心,「大家稱讚我勇敢,其實沒有。我是在沒有選擇之下,一天一天前進三步後退兩步走來的,」她在臉書貼文寫道。

有著人人稱羨工作與家庭的葉揚,同時也帶著經歷失去孩子的傷,不管在好與不好的日子,她繼續以媽媽的身分,往前走。

更多親子天下文章
「我數著孩子的呼吸,拿聽診器聽他的心跳跳了最後一聲」因為愛,我選擇讓孩子好好離開
終止懷孕的那天:35歲的我和6個月的妳,初見即永別
給來不及長大的寶寶:我怕隨著時間過去,只剩下我會記得妳

今日推薦影音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親子天下網站》。

※本文由親子天下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