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恐讓「護國神山」台積電地位不保?

這兩天,「學習歷程」成最夯關鍵字,全台2.5萬份高中學習歷程檔案上傳遺失,衝擊近8000名學生。然而,比這件事衝擊更大的,還在於陷入惡性循環的「考招制度」,很可能讓台灣失去人才競爭力,甚至讓台積電地位不保!

全國高中學習檔案遺失,被北市議員羅智強質疑「手滑按錯鍵藉口,比扯鈴還扯」。其實,這僅是大學申請入學一個小措施,真正影響深遠的是「考招」制度。

當8月31日110學年指考第二類組最低錄取分數公布後,隨即引發熱議。長期雄踞前十大志願的台大理工學院,被清大、陽明交大以「小分組」超車(共六學系進榜),連過去排名第二的資工系也被僅招生一名的清大電資學士班甲組擠到第三位。

這份榜單宛如深水炸彈,炸出台灣高教「海嘯」,這已非大學間的競賽,如不加以正視,不僅讓考招的公平、誠信原則蕩然無存,恐動搖人才培育根本,甚至影響「護國神山」台積電與台灣競爭力。

教育為百年大計,無法立竿見影,卻對國家影響深遠。多數民代並不熱衷此「吃力不討好」議題,除非是教職員或家有國、高中孩子,一般人對高教幾乎無感。

然而,社會的集體無感,給了部分學者美其名的「改革」機會,加上教育部無積極作為,導致這幾年來,考招只能用一個「亂」字形容。

說起大學考招,沒人比台大電機資訊學院院長張耀文更瞭解。五年前,他身兼電機系教授和副教務長,代表台大參加招聯會的會議,當他深入探究、發現諸多弊端後,不斷挑戰招聯會各種「不合科學」的決策,並提出建言改善。

台大電機資訊學院院長張耀文。張智傑攝
台大電機資訊學院院長張耀文。張智傑攝

台大電機資訊學院院長張耀文。張智傑攝

儘管,招聯會召集人賀陳弘(現任清大校長)已於今年8月卸任,但他六年任期,所主導的改革恐讓高教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遠見雜誌》特別專訪張耀文,讓外界瞭解考招為何會對台灣造成傷害?甚至危及台積電地位?以下即第一人稱訪談內容:

各種「搶學生」伎倆,無異脅迫考生放棄其他甄試機會?

用數據說話。學測申請和指考重考比率在賀陳弘六年任內逐年飆高,去年分別為13.5%和26.9%,較五年前增長81%、64%,108學年大專生休退學率達15.3%,五年內成長24.8%。「大家就知道台灣的高教問題有多嚴重了」。

校系招攬優秀學生天經地義,然而少數大人們的私心或迫於學校生存問題,運用混亂制度,增加自校利益,卻由考生承擔後果,犧牲其權益。「為何要給孩子一個賭博式的考招制度」?

現行制度潛藏諸多可被操弄空間,彙整「搶學生」五大亂象如下:

一、壓縮甄試時程:

2017年招聯會將甄試時程從五週降為三週,各學系考量人員調度及教室安排,無法分散時間,造成諸多甄試衝堂,導致學系申請備取全部錄取後,還有缺額的情況更為嚴重。

二、故意甄試衝堂:

考生申請入學僅能填六個學系,若申請一階同時通過多系篩選,需到各系進行二階甄試。部分學系故意與競爭學系同一天,逼使學生提早選擇。

例如某校電機、資訊兩系,幾乎年年跟台大電資學院、工學院衝堂,前台大教務長曾無奈說,「怎麼都剛好在同一天,我們年年中樂透了嗎?」

三、假面試,真綁票:

先前有頂大學系在二階甄試要求考生須參加團體面試以認識學系,卻無實質個別面試或考試,未參加者不予錄取,無異脅迫考生放棄他系甄試機會,嚴重剝奪其權益。在我揭露此行為與家長團體抗議後,教育部才明令禁止沒有實質考試的二階甄試。

理工類指考最低錄取分數前十志願學系,出現一名錄取生?

四、申請入學名額飆高,擠壓指考名額:

招聯會和教育部規定繁星不能超過15%,申請入學不能超過45%。2021年清大申請入學卻超過六成,繁星入學逾16.5%,指考二成;2019年清大動力機械工程系申請入學達七成五,指考7.5%。身為召集人卻不遵守制訂的規範,是近年考招亂象頻傳的主因之一。

此舉帶來兩大傷害。考生若不滿意申請結果想參加指考,須放棄錄取資格,一旦考試失常,將兩頭落空。多數考生即使不滿意,也不敢貿然投入指考,犧牲其追求理想志願的權益。

2018年,有學測滿級分考生申請二階甄試時,台大、清大、交大二類組學系幾乎都在4月14日同一天舉行,該名考生選擇台大電機系二階考試卻落榜,同時也失去其他機會,最後到香港中文大學就讀。事後,此學生被問到,如有機會念其他學系,你會留在台灣嗎?他說「當然會,但甄試衝堂,根本不給我這個機會」。

再來是,招生人數固定,學校衝高申請入學比例,同時降低指考名額,以拉高最低錄取分數,有助學系的志願排名。據統計申請入學比率最高的第二類組(理工)前十大志願,只要少收一位指考生,最低錄取分數可增約0.4分。部分學校甚至將學系分組、降低名額,以提升排名。

導致部分學校跟進搶排名。前年在家長團體抗議下,教育部竟然破壞「繁星不超過15%、申請入學不超過45%」的原則,行文各校要求各系組申請和指考入學名額比率,須在全校平均±10%。

教育部的決策等同「火上加油」。現今清大全校指考僅20%,二類組各學系約10%即符合規定,而台大遵守規則,全校指考超過40%,各系至少30%。

去年8月7日指考榜單放榜時,清大多個學系分組最低錄取分數超越台大傳統熱門學系,清大校方在臉書歡迎24級新生,分享喜訊:理工類組分數排名前20名,清大搶進近1/2共九個名額!(見圖)

取自國立清華大學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臉書
取自國立清華大學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臉書

取自國立清華大學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臉書
今年第二類組前十志願數,清大再次超越台大(見圖)。清大電機資訊學士班41個招生名額,指考僅8名,繁星達37%。含申請入學2名缺額回流指考共10名,再分甲乙兩組,甲組僅一名、乙組9人,一舉拿下第二、第八名志願序,有些學校也跟著比照辦理,造成二類組分組林立。

110學年指考第二類組前10大志願排序,清大超車台大?
110學年指考第二類組前10大志願排序,清大超車台大?

110學年指考第二類組前10大志願排序,清大超車台大?
內行人看門道,癥結就在不正常分組,並降低指考比例。試問一組僅一名學生,甲乙兩組要不要併班上課?

五、申請入學二階爆篩:

原規定各校申請入學第二階段最高篩選倍率為三倍,亦即通過篩選人數為錄取名額的三倍。前召集人賀陳弘任內過度膨脹申請入學比率,已造成各校行政負荷過重、缺額嚴重。

去年清大電機乙組申請入學名額40,篩進506名學生,達12.65倍率的一階暴篩,才招滿員額,嚴重影響考生權益。

指考百分制改級分制,不利於頂尖專才的培育

更嚴重的是,前招聯會和教育部無視招聯會教務長工作會議「延後一年實施」的決議,斷然將明年指考的百分制(總分)改為分科測驗的級分制,今年就是「末代」指考,以後變成分科測驗,簡直亂上加亂,再添五大弊端。

一、級分制會錯亂原始總分排序,造成不公:


部分考生總分高,卻因級分較低而落榜。據台大招生辦以去年錄取生成績分析,此情形將普遍發生各學系間。

二、級分制會增加同分超額錄取:

以台大去年錄取成績推估,明年實施的級分制(原指考)將造成多學系超篩。招聯會和教育部過去採違反科學的學測申請「超額比序」,已帶來慘痛經驗。

台大電機資訊兩系去年學測申請(級分制),被迫以國文決勝負,導致錄取生數理能力降低,不利科技人才培養。不料前招聯會和教育部竟將比序作法,強行推至明年的分科測驗(原指考),讓考招更為混亂。

當前段學校同級分超額錄取時,導致教學資源不足,也會壓縮他校生源,破壞全國招生的穩定性。

三、學生鑑別度大幅降低:

學測考基本學力而採級分制,並配套其他二階選才標準如甄試等。但指考測驗加深加廣內容,採「考分」單一指標,明年若用級分制,鑑別度將嚴重不足。

如招聯會簡章所揭示,學測與指考測驗宗旨和目的不同,配套當然相異,才能讓學生多元適性發展。

明年分科測驗(原指考)取消國、英兩科考試,直接採計這兩科學測成績,違反學測與指考不同的測驗精神,理應保留兩科的測驗,避免學生學測考不好,分科測驗又無法彌補,只能重考「一試定終身」的命運。

四、級分制造成科科不等值、考試淪賭局:

前招聯會說「級分制科科等值較公平」,用數據說話:級分制以前1%考生平均成績除以級分數,題目難易影響級分人數分布甚鉅;對前1%考生,不論考題難易,影響不大;對中後段學生,題目偏難,級分就會大降。

近兩年學測數學成績,充分證明此扭曲現象。109年學測數學很簡單,1萬4489人滿級分,占比11.22%;110年題目超難,1558人滿級分,占1.26%,兩年差距達10倍。去年前11.2%可獲15滿級分,今年只拿到11至12級分,程度相當學生,單科可差三至四級分,顯示級分制是「科科不等值」的賭局考試。

五、專才流失:

級分制以前1%考生平均成績除以級分數,最高級分的分數區間容易過大,對考將近100分的學生很不公平,對培育國家亟需的頂尖專才更為不利。若前1%考生平均成績70分,15級分範圍落在70至100分的30分區間,其他各級分區間僅5分。去年台大藥學系有化學科超強100分錄取生,若改採級分制,排序將被反轉。

建議招聯會參考美國SAT的61級分制,這是平均分布的級分,並非台灣「反高分群」的怪異級分制,再佐以世界通用的百分位數PR值,才顯公平。

國家需要各類人才,應讓學生根據強項多元適性發展,明年的分科測驗級分制恐傷及台灣競爭力。

去年26.9%指考重考,很多為「賭博式考招」所迫的高材生

連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都於7月23日罕見投書媒體。他注意到近年來在新興科技領域,如人工智慧、量子計算、量子通訊,台灣的基礎研究能力與成果落後甚多。台灣關於人工智慧論文發表數量少於韓國及新加坡,更遑論先進國家已發展出量子電腦及量子通訊衛星等。

蔡明介認為,大學考招政策的變動,會牽動高中生學習重心與配置,導致高中數理教育被輕忽,無法鑑別適性學子,繼續銜接高等科技教育,導致人才錯置,甚至將本土優秀學子推到國外。

「長此以往,台灣研發人才將無法銜接而損及國際競爭力,是動搖國本的事,為了國家的未來,高中教育乃至於大學入學考試制度,應重視數理教育基礎的奠定,並有效鑑別數理優秀人才。」他再次呼籲。

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憂心台灣人才競爭力(右二)。蘇義傑攝影
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憂心台灣人才競爭力(右二)。蘇義傑攝影

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憂心台灣人才競爭力(右二)。蘇義傑攝影

考招已帶來嚴重後遺症,讓高三學習不完整。學測在高三寒假1月底舉行,主考高一高二課程內容,繁星和申請入學在3至4月,考生需準備資料、奔波甄試,兩項於3、5月錄取後,學生已無心學習高三課程。導致大學端常需對新生做高中連結科目的補救教學。

這六年來,考招讓學生和家長苦不堪言。去年建中有七成學生參加指考,雄中、南一中等皆超過六成。去年指考重考率達26.9%,很多都是成績優異高材生。

例如,去年建中有六成的學生,是靠名額僅三成多的指考管道升學,自然有人被迫重考或勉強選擇非其所願的學系就讀,正是大專生休退學率年年飆升原因之一。張耀文說,「學生想讀理想志願,卻在考招賭局下,平白浪費至少一年時間重考,反映當今考招制度的扭曲,是個人也是國家的損失」。

釜底抽薪之計,教育部要回到2014年的「考完後招」原則

再來,考招真的將學生推出國門了。據教育部統計高中生出國念大學,2012年僅858人,疫情前的2018年衝到2142人。

張耀文就是受益於台灣高教,赴美深造,返鄉貢獻所長的例子。他憂心說,學生如因制度不公被迫出走,對鄉土不會有深厚感情和認同,對少子化的台灣無疑雪上加霜。牛津經濟學院曾預測台灣是調查的46個國家中,專才流失最嚴重的。這幾年考招亂象所流失的人才,遠大於學校所培育。

最近,考招議題在台大電機系校友群組成為話題。有位1975級校友、科技業董事長留言:許多重要企業領導人都在65至80歲間,體力日衰交棒未成。很擔心未來台灣的競爭力,但也只能「江山留與後人愁」了。

電機資訊系學者、科技大老的擔憂絕非空穴來風。台灣半導體能在全球發光發熱,成就出第一大晶圓製造企業「台積電」,是學術、產業界努力3、40年而成,但,今天的考招正在一步步摧毀前人所奠下的根基。

釜底抽薪,就是教育部須重回2014年所確立的「考完後招」原則,即所有入學考試成績公布後,再依序進行各項申請與分發作業。可解決高中學習不完整問題,兼顧學生權益與公平原則。

但前招聯會、教育部無視此原則,甚至明年還強行將分科測驗(原指考)的百分制改為級分制,「大學考招大亂,造成社會動盪,更傷害台灣競爭力與永續發展,」張耀文使出洪荒之力,在各公開場合、臉書呼籲政府要即時修正,否則護國神山「台積電、聯發科、台達電」的地位恐將不保。

他語重心長,解決考招的諸多問題,需要專業和良心,「做人要本正直誠信,行事要有程序正義,研究要用科學方法」,考招制度才有可能循序改進,校正回歸。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