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在興櫃8年IC設計公司終於要上市 為何最高興的是黃崇仁?

全球第三大安防監控影像感測器供應商晶相光電預定7月中旬上市,董事長何新平在前東家時代,曾領團隊來台與台積電合作,建構CMOS影像感測器生產供應鏈。(攝影/呂俊儀)

最近力晶創辦人黃崇仁在公開場合幾乎逢人就談精準醫療,日前一場IC設計公司即將上市的業績發表會上,他侃侃談論基因定序話題足足將近20分鐘,有趣的是,黃崇仁並非這家公司經營高層,而是股東與客戶角色,但對於這家公司即將邁入資本市場,他顯得比經營團隊都還要興奮。

主力產品為影像感測晶片的晶相光電2007年登錄興櫃,預定7月中旬上市掛牌,一家IC設計公司上市輔導將近8、9年時間並不多見,為什麼被承銷商稱為「CMOS大老級人物」董事長何新平領軍的公司,會這麼晚才掛牌,原來有兩段轉變過程。

晶相創於豪威、力晶合資,技術底蘊與台積電合作

晶相光電2004年由美國豪威(OmniVision)與力晶合資成立,目前泛力晶持股約2成多,而這也是黃崇仁在晶相業績發表會上,受邀致詞的原因。不過,晶相能夠重啟成長動能,其實美籍華裔的董事長何新平才是關鍵角色。

何新平畢業於北京清華大學完成電子工程碩士學位,畢業後原本留在學校寫軟體做研究,但後來專利成果被美國企業看上進行收購,促成何新平遠赴美國發展的開端,並在3年後的1995年6月加入豪威,「進去的時候是資深工程師,離開的時候是營運長」,何新平自我介紹時說。

早期晶相主要為豪威銷售舊產品,營運屬性類似通路商,何新平回顧,也因此晶相與其後來在美國創立的公司合併前,並未具備研發能力。「我在豪威定位是最早進去的工程師,我定位自己是保姆」,何新平形容,豪威的4位原創辦人「是小孩」,晶相也算是自己的小孩。

2000年之後,手機應用越來越多,豪威看上這波手機產業趨勢,何新平就是代表豪威到台灣與晶圓代工業者商談製程、量產的關鍵人物,他認為,隨著手機功能發展,若影像感測器能應用在手機上,量將很大,而當時CMOS影像感測器供應連根本還不存在。

他回憶,當時第一家看的公司就是台積電投資的封裝廠精材,由於當時精材才剛成立,還不到量產階段,豪威允諾協助精材量產,也透過這個機會讓豪威投資精材,在豪威被中國基金收購後不得不處分精材持股前,何新平有一段時間還擔任精材董事。

晶相董座何新平是CMOS大老級人物

但為什麼何新平算是CMOS大老級人物?據了解,何新平到台灣後積極建構CMOS影像感測器生產供應鏈,並與台積電共同開發出BSI製程(背面照度技術),解決原技術在光波長不變,但畫素不斷縮小下的物理侷限性。

「當時與蔡力行一起決定用BSI製程製造CMOS感測器」,何新平說,主要仍是為了與IBM、東芝、意法半導體、SONY等大廠競爭,因此考量並非技術而是成本,因為從當時8吋晶圓廠的折舊情況,技術、成本都相對具競爭力。不過,他也坦言,當時這個製程在製造上其實有困難,就連當時的手機品牌大廠諾基亞都不相信這樣的解決方案有機會量產。

何新平介紹研發團隊時也說明,早期CMOS影像感測器技術,主要包括意法半導體、美光以及日本東芝,其中,現在產業鏈中的廠商不少都受東芝影響,目前晶相研發團隊中,有37年工作經驗的日籍資深處長野崎秀峻就是來自東芝,並在豪威任職過,他也說,在與台積電合作時,從製程開發驗證、產品開發驗證,到上產線上進入晶圓製造,僅10個月時間,「這個記錄到現在還沒有破」,也因為這原因,台積電願意與豪威合資成立彩色率光膜與CMOS影像感測器封測廠采鈺,。對豪威來說,投資精材、采鈺都是為了強化與台積電合作關係。

「所幸兩家公司很努力、也爭氣」,2009年,採用BSI製程產品成功量產,還獲iPhone採用,「第一個客戶就是蘋果」,但也說「做完這個項目我就離開了」,何新平顯得驕傲卻又失落的說出幫豪威、台積電打入蘋果手機供應鏈這樣重要的里程碑。

晶相設計源自美、日,製造量產來自台灣,中國客戶拉動業績

然而離開豪威後的何新平也沒閒著,2011年應同業、投資人要求在美國矽谷開了新公司,但晶相能成功台灣資本市場上市,卻是來自這第二段的轉變。

何新平分析,當時在美國成立新公司,因矽谷研發能力強,晶片設計製程在台積電、聯電製造問題也不大,「但最大問題還是來自於CMOS製程需客製化」。

他強調,美國半導體製造方面比較不可行,而台灣製造能力沒有被充分應用,因而晶相提議與何新平美國新公司合併,「這非常好」,因為晶相提供產業鏈,新公司則提供技術,「在美國做事只有想法,沒有製造技術,產品兜不住」。

晶相2016年開始與全球最大的安防監控影像系統廠海康威視合作,並一舉躍居全球第3大影像感測器供應商,2017年營收9成來自安防市場,市占增至16.6%,其中,有約35%營收來自這家中國大廠,而隨著安防產品穩定成長,晶相近年也與力晶合作跨入基因定序晶片,打入全球基因定序龍頭Illumina供應鏈,更讓原本新公司聚焦的生物系統、特殊光學、材料等等技術延續到今日的晶相光電。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