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母子Give me Five的救人一命因緣

彭浚愷捐髓完成回到病房時,和媽媽陳美珍相互擊掌,「Give me Five! 耶!」慶祝捐髓成功! (攝影者:陳美華)
彭浚愷捐髓完成回到病房時,和媽媽陳美珍相互擊掌,「Give me Five! 耶!」慶祝捐髓成功! (攝影者:陳美華)

有別於一般民眾對進出手術房的擔心,彭浚愷這對母子卻跟別人不一樣,他們的反應竟然是歡喜期待,甚至在捐髓完成回到病房時相互擊掌,「Give me Five! 耶!」慶祝捐髓成功!

自從2002年周邊血幹細胞收集以來,越來越多移植醫院與捐贈者選擇周邊血幹細胞捐贈,就像捐血一樣,透過分離機收集造血幹細胞的比例達百分之99;而傳統術式,從腸骨(臀部兩翼)抽取骨髓幹細胞的案例越來越少,除非移植醫院特別要求,依病人罹患的疾病指定需要骨髓幹細胞,或者已捐過周邊血幹細胞又配對上的二次捐贈者,或者是家有血癌病人的捐贈者採用骨髓幹細胞捐贈方式。而彭浚愷屬於後者。

回到高雄後,彭浚愷母子在陳美華師姊的陪伴下,參加歲末祝福,還去參加驗血活動現身說法邀請友人建檔。 (相片: 陳美華提供)
回到高雄後,彭浚愷母子在陳美華師姊的陪伴下,參加歲末祝福,還去參加驗血活動現身說法邀請友人建檔。 (相片: 陳美華提供)

當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配對到捐者彭浚愷,需要從腸骨捐贈骨髓幹細胞時,同仁有點擔心地詢問他是否同意捐贈時,沒想到他不僅一口答應,還對捐贈進度緊追不捨,深怕慢了,擔誤到救人的任務。當彭浚愷母子兩在志工陪同下一路談笑風生,從高雄抵達花蓮慈濟醫院捐贈時,感受到他們母子兩對於可以捐髓救人有多麼期待,也才了解這個歡喜的背後,原來有一個傷心的故事。

彭浚愷有一個小他五歲的弟弟,和他一樣都有著高挑俊帥的外表,無奈病魔卻在弟弟廿多歲時降臨。2009年弟弟剛開始發病時是淋巴癌而後是血癌,媽媽為了照顧弟弟,放下工作,全心在臺大病房照顧,有一天媽媽打給彭浚愷,問他願不願意捐骨髓給弟弟,他想都沒想就說當然願意。這也是他第一次知道什麼是骨髓移植。

很遺憾配對結果,彭浚愷的基因跟弟弟只有四分之一合,無法捐贈,弟弟等不到配對,往生時才廿五歲。

捐髓前媽媽特地從皮夾拿出弟弟的相片與哥哥合影,祝福捐髓順利讓對方成功康復。
捐髓前媽媽特地從皮夾拿出弟弟的相片與哥哥合影,祝福捐髓順利讓對方成功康復。

隔年(2010年),彭浚愷參加了慈濟舉辦的驗血建檔活動。「十幾年前沒有辧法救到我弟,我老媽就鼓勵我,『你沒有機會救到你弟,要不要剛好有沒看機會救別人』,當年也沒有想那麼多就去了。」

捐髓前,媽媽特地從皮夾拿出弟弟的相片與哥哥合影,祝福捐髓順利讓對方成功康復。

2023年歲末,彭浚愷在上午才抽完骨髓幹細胞,平躺八小時後,下午就起身四處散步行走,「我躺著才會不舒服,起來走走都沒事!」。他甚至還走去造血幹細胞收集室看周邊血如何捐贈,並且大方地和捐贈者分享骨髓捐贈與周邊血不同方式的心得。「我早上捐完,下午就可以起來走動了,以後用腸骨捐真的比較快哦,你看我馬上就下床了。」

美珍因為小兒子血癌往生後,一度鬱鬱寡歡走不出來,大兒子浚愷事母至孝,經常陪伴媽媽四處出遊,設法逗她開心。
美珍因為小兒子血癌往生後,一度鬱鬱寡歡走不出來,大兒子浚愷事母至孝,經常陪伴媽媽四處出遊,設法逗她開心。

彭浚愷回憶當時接到骨髓中心的配對通知,還以為是詐騙,沒想到是真的。「我其實也是滿興奮的,一輩子有這機會可以做這樣的事情,我個人是與有榮焉,我很少看到我媽笑得這麼開心。從小我不愛念書,功課又不好,老是被媽媽唸,但是,這件事情她倒是支持我的。」

完成救人一命的心願,彭浚愷除了參加社區歲末祝福分享自己捐髓的經驗,也邀約友人參加驗血活動,現身說法證明「我捐髓、我很健康」,他說只要「髓緣」需要他,他會義不容辭,「隨傳『髓』到」。

(撰文:劉蓁蓁,攝影:劉蓁蓁、陳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