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間吃早餐降59%糖尿病風險!3個吃法讓控血糖效果更加分

糖尿病已成為國人不容忽視的健康問題,國健署估計,全國約有218.6萬糖尿病友!若想預防糖尿病,營養師分享新研究指出,「這時間點」吃早餐很有效,可降59%糖尿病風險!

8點前吃早餐超有效!糖尿病風險大降59%

營養師陳嫚羚(嫚嫚營養師)於臉書專頁分享一篇發表於知名期刊《國際流行病學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的研究,該研究以超過10萬人為對象,且平均追蹤超過7年,研究發現,和超過9點才吃早餐的人相比,早上8點前吃早餐的人能降低59%的第二型糖尿病風險。嫚嫚營養師更建議民眾,最好能在早上7點前吃完早餐。

巴塞隆納全球健康研究所 (ISGlobal)研究員、該研究作者Anna Palomar-Cros解釋,這從生物學上來講是有道理的,若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血脂、胰島素的控制。

不吃早餐血糖容易狂飆!影響血糖控制,還讓人容易囤積脂肪

綜合日本內科醫師平山尚與心臟內科醫師高橋健太郎監修文章資料,血糖扮演為全身供給能量的角色,吃完東西後,血糖會短暫升高,此時胰臟會分泌胰島素,讓血液中的葡萄糖被身體的各組織吸收以作為能量來源。

為什麼不吃早餐會導致血糖控制不佳?原來若跳過早餐,人體空腹太久,午餐時身體會自動吸收大量營養,導致飯後血糖急遽上升,此時為了應對迅速上升的血糖,身體會大量分泌胰島素,試圖轉化血液中的糖分來降低血糖,從而讓血糖飆高再速降,形成血糖峰值。

這影響的不僅是午餐,根據日本豐橋心臟中心資料,晚餐也容易因此形成血糖峰值,換句話說,跳過早餐會導致往後一整天血糖控制不佳。這有如雲霄飛車般、上上下下的血糖波動,會對分泌胰島素的胰臟帶來極大負擔,增加糖尿病等諸多疾病的風險。

此外,胰島素分泌過多,還會讓身體容易儲存脂肪,換句話說,血糖波動大,會在身體中形成容易變胖的環境。即便一整天的攝取總熱量並未改變,跳過早餐也會讓人體脂肪的累積量變多,讓人容易胖。

吃早餐3重點穩血糖!5健康早餐範例安心吃血糖不狂飆

該怎麼吃早餐才好呢?平山尚醫師指出,不讓血糖胡亂飆高的吃早餐方式有3重點:

  1. 均衡飲食:因早餐用餐時間通常較不足,民眾常選擇麵包等以醣類為主的食物,建議多增加蔬菜以攝取膳食纖維,多吃肉類、雞蛋增加蛋白質,不要只吃醣類。

  2. 減少主食分量:為了營養均衡,會增添其他食材,即可相對減少主食分量。並建議將白米改成糙米、麵包改成雜糧麵包,用較多膳食纖維的品項替換精緻醣類。

  3. 別要吃太快:仔細咀嚼能延緩糖份吸收的速度,避免血糖急遽上升。

平山尚醫師與楊斯涵營養師也提供了早餐範例供民眾參考:

  • 想吃飯:糙米飯、味噌湯、納豆、水煮蛋、海蘊

  • 想吃麵包:黑麥麵包、炒蛋、香腸、生菜沙拉

  • 西式早餐店:雞肉三明治、煎肉排1片;或肉排蛋餅加青菜、無糖茶

  • 中式早餐店:菜包子+鹹豆漿;或蘿蔔糕加蛋加生菜+無糖豆漿

  • 便利商店:御飯糰+小魯青蔬+茶葉蛋2粒;或地瓜(小)+雞肉溫沙拉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

延伸閱讀:

原文引自:這時間吃早餐降59%糖尿病風險!3個吃法讓控血糖效果更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