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筆經費」來源 挹注癌症篩檢與防治!專家揭露:若減少難想像

這幾年國人健康意識提高再加上醫療公衛系統努力,因此必須投入越來越多的資源,在癌症篩檢上,而經費壓力越來越大,但是預防勝於治療。事實上癌篩主要經費來源的菸捐收入逐年下降,其實也是癌篩的成效,讓吸菸人口減少的良性循環,增加更多的經費來源,來支持癌篩絕對是現在當務之急。

圖/TVBS
圖/TVBS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政府過去長期推動戒煙,而加熱菸、電子煙等新興菸品問世,改變國人抽菸習慣,確實讓抽紙菸的民眾逐漸減少,進而影響菸捐收入,事實上菸捐用途大多挹注癌症篩檢及防治,或用於促進健康等。」

醫療改革基金會執行長林雅惠:「促進國人健康,那面對不斷增加的這個癌症防治需求,本來就不能單靠逐年不斷下降的菸捐收入來指引,尤其癌症連續40多年都位居死因之首,那爭取公務預算更顯得重要,但是國健署卻遲遲到今年才首度,向行政院來爭取相關的防治預算。」

前台南市衛生局長國立成功大學副教授許以霖:「根據國健署的資料,擴大四癌篩檢自99年上路,112年癌症篩檢服務量能約487萬人次,發現52908例的癌前病變,以及10724例的癌症。自111年7月1日起開辦肺癌早期偵測計畫,共有78000名肺癌高風險族群,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發現有956名的肺癌個案。由此數據可以發現我們癌篩的重要性。」

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李芷婷:「若希望癌症是好控制的,那必須癌症是在早期發現;所以照疾病預防的三段五級來看,就是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關鍵,就在於預防醫學中的第二段疾病篩檢」。

臺北榮總副院長李偉強:「女性的肺癌增加比例特別的高,而且這些女性大部分都是沒有抽菸的,也沒有家族史,所以這個東西到底什麼原因?其實現在雖然大家都還在討論。可是我們現在注意到,過去這三年當中,政府開始採用這個所謂,低劑量電腦斷層來篩檢這個早期的肺癌,發覺已經得到初步的成效。」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隨著國人健康識能的提高,以及醫療公衛系統的努力,因此必須投入越來越多的資源,在癌症篩檢上,乍看之下似乎經費壓力越來越大,但是預防勝於治療。」

前台南市衛生局長國立成功大學副教授許以霖:「做為癌篩主要經費來源的菸捐收入逐年下降,其實也是癌篩的成效,讓吸菸人口減少的良性循環,增加更多的經費來源來支持癌篩絕對是現在的當務之急。」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以臺北榮總為例,這幾年篩檢了2000多位,大約有2%發現是肺癌,如果不檢查肯定不會知道,值得注意的是,2%罹肺癌的人當中,有90%是零期或一期,也就是早期的肺癌。現在早期肺癌治療方法非常多,而且幾乎可以完全治癒,反之很多個案等到有症狀才發現罹患肺癌,有七成都是晚期,不僅治療困難,而且生活品質也不好」。

臺北榮總副院長李偉強:「這個癌症篩檢的錢主來自菸捐,那菸捐也是說,如果抽菸的人多,他的稅收就多,反之,如果抽菸的人少的話,那不就這個預算來源就少了嘛,所以它的預算來源是不穩定的。」

醫療改革基金會執行長林雅惠:「菸捐長期被詬病,使用浮濫的問題以及重度吸煙者癌篩率,還有電子煙查緝不力等等的困境,要盡速的採取因應的手段,那這樣子才能有助於促進預防醫學,以及相關防治業務之推動。」

臺北榮總副院長李偉強:「我們政府的預算,應該要逐年編列增加,但盡量讓這個有兩個族群,一個是有抽菸20年以上的就是所謂的老菸槍,另外就是有家族史,肺癌家族史,這兩群的高風險族群,都能得到最適當的一個篩檢。」

菸捐在癌症防治經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然而隨著國內吸菸率下降,所籌得的菸捐經費也隨之減少,這將不可避免地對癌症防治工作造成影響。因此政府應盡快評估菸捐收入減少情況,以及對癌症防治經費的影響程度。了解兩者間的差距,政府可每年安排預算,確保足夠的資金,用於支持癌症篩檢和防治工作,避免受到影響。

更多 TVBS 報導
如何判斷是否便祕?專家揭密關鍵因素「它」 若輕忽下場慘!
捷運驚「翁狂吐口水」導火線 疑不滿男佔博愛座
高齡化社會來臨 預防醫學成健康新趨勢
女子買販賣機咖啡「杯裡爬大量黑蟲」 喝下疑過敏性休克急送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