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道台灣美食熱量竟破3000大卡 常吃恐傷肝

自從B肝疫苗及B、C肝藥物問世,B、C型肝炎盛行率開始下降,相對地脂肪肝病人數卻一直在上升,甚至成為慢性肝病裡的最大宗。國內外消化醫學界及藥廠近來紛紛將關注焦點放在脂肪肝病,期盼開發出「解藥」。但其實在脂肪肝病中,單純的脂肪肝大都可以靠非藥物方式改善甚至「逆轉」,不需等到藥物問世,現在就可以擬訂計畫,消除及拒絕脂肪肝上身!



楊培銘肝基會執行長、臺大醫學院名譽教授楊培銘、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內科主任、臺大醫學院內科副教授陳健弘、好心肝門診中心副院長、臺大醫院綜合診療部兼任主治醫師林姿伶,接受《好心肝》雜誌諮詢時指出,脂肪肝病發生的原因很多,可區分成兩大類,一類是飲酒引起的「酒精性脂肪肝病」,長期酗酒者約9成都有脂肪肝病問題,若狀況持續,恐引起肝臟發炎,甚至肝硬化等不可逆的肝臟病變;另一類統稱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常見成因包括肥胖、高血脂、糖尿病及長期服用類固醇等藥物。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涵蓋三種病況:單純脂肪肝(fatty liver,NAFL)、脂肪肝炎(steatohepatitis,NASH)及肝硬化。據統計,單純脂肪肝在成年人之盛行率目前約達30%,有脂肪肝的人,25%終其一生可能會產生「脂肪肝炎」,也就是脂肪肝合併肝細胞發炎、壞死。脂肪肝炎形成之後,若未積極介入治療,不太可能會回復單純脂肪肝或正常肝。


脂肪肝病有危險因子

脂肪肝病也有高危險群,如肥胖的人容易有脂肪肝;糖尿病患者因胰島素阻抗問題,也容易形成脂肪肝,高血脂症(特別是三酸甘油酯)的病人,也較容易得到脂肪肝。此外,C型肝炎患者合併有脂肪肝的比例也較高。而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可能提高脂肪肝的罹患風險。


台灣各種美食小吃處處充滿熱量陷阱,一餐麻辣鍋吃到飽的熱量就破3000大卡,如果不忌口,血液中一旦脂肪含量過高,多餘的油脂就會被輸送到肝臟儲存起來。正常的肝臟約有3~5%重量的脂肪,當脂肪超過這比例,表示有過多脂肪蓄積在肝臟內,形成所謂的「脂肪肝」,這就像是為了製作鵝肝醬,而被餵食過度所形成的脹大鵝肝。


根據統計,BMI(身體質量指數)超過30的肥胖患者,罹患脂肪肝病之風險為一般人的3.5倍,且BMI每增加1,就可能提高1.2%的罹患率。不過,看起來瘦瘦的人也可能會有脂肪肝,因為他可能是「皮包油」的類型,也就是體重雖輕,但體脂肪比例可能過高。


從不同人種之觀察中懷疑遺傳基因可能與脂肪肝病之發生有關,PNPLA3、TM6SF2等基因與脂肪肝病之關聯,尤其是BMI<25之患者,目前仍止於研究階段,還沒進入臨床應用。最近更熱門的研究議題是,腸內微菌體(Gut Microbiota)也可能與脂肪肝有關,腸道——肝臟的交互作用,可能與肥胖、脂肪肝、脂肪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有關,不過目前研究的結果,還沒成熟到可以應用於臨床。


脂肪肝乃全身健康之警訊

脂肪肝病為一種健康警訊,不僅對肝臟造成危害,也會對身體其他器官造成嚴重影響。研究發現,脂肪肝病患者未來會有較高比例罹患心血管疾病,例如心肌梗塞、腦中風等,因此,控制脂肪肝病不只是為了「護肝」,另一方面也為了「護心」。


根據統計,脂肪肝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並不是肝硬化或肝癌,反而是肝外的因素,像是心血管疾病。脂肪肝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為一般人的1.55倍,甚至連得到流感等傳染病的風險,也會增加2.71倍。像是在公費流感疫苗施打對象中,有一項是「BMI(身體質量指數)超過30者」,主要原因就是過度肥胖者身體抵抗力也較弱,必須藉由疫苗施打,來預防感染及其後遺症。


脂肪肝病之所以會與心血管疾病綁在一起,其中的一個原因是,若一個人因為吃得太油或是缺乏運動,不僅肝臟會積油,周邊血管、心臟及腦血管等也一樣會「淪陷」。另外一種解釋是,胰島素抗性是共同的原因,表現在肝臟所出現的病變是脂肪肝病、在新陳代謝表現出的病變是糖尿病、作用於心血管系統的就是心血管疾病。


所以美國肝病研究會的治療參考指引建議,脂肪肝病的病人,要篩檢有無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症、及心血管疾病。



三管齊下改善脂肪肝病

欲避免脂肪肝病上身,得從改變生活習慣做起,包括飲食、運動及減重。


一、飲食:

錯誤的飲食習慣導致肥胖仍是引發脂肪肝病的重要原因,像是「一天多次高熱量食物攝取」就不好。過去曾有研究顯示,同樣是一天攝取兩千大卡高熱量的食物,分成三餐吃,跟分成五餐、六餐吃比較,分六餐者特別容易堆積脂肪形成脂肪肝。

而有些民眾在喝酒時,還喜歡搭配高熱量、高油脂食物,「不然會傷胃」,這其實更會在不知不覺中吃進了過多熱量。當然,平時也應遠離高熱量的零食和宵夜,以免造成肝臟脂肪的囤積。

正確的飲食攝取觀念是「吃營養、不要吃熱量」,像是容易造成脂肪累積的澱粉類食物就得控制適量,並多吃蔬果、蛋白質及低脂肪食物。其中,蔬菜具有許多好處,在餐食中多吃蔬菜可增加飽足感、減少總熱量的攝取,相對便能有助於減少肝臟脂肪的堆積。


二、運動

光吃不動會造成肥胖。有許多民眾只喜歡散步,但散步半小時只能消耗80大卡,換算來看,倘若一杯400大卡含糖飲料下肚,就可能得散步2.5小時才能消耗得掉。比較有效率的方式是做中等強度的運動,例如快走、游泳、騎腳踏車等。


三、減重

運動雖然重要,但光靠運動控制體重並不容易。有個關於減重的口訣是:「1天少吃770(大卡),10天減掉1公斤」。欲消耗這770大卡,得散步4.8小時,但若從飲食調整下手,將能做到更有效的控制。

減重必須持之以恆,不能求速效。一般而言,只要能夠漸進式地減少熱量攝取(每天比需要消耗的熱量少吃500大卡),以及每週運動3~5天、每次30~60分鐘,體重自然能逐漸減輕,脂肪肝病就能慢慢改善,甚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