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餐廳老闆不會做菜 卻成星級主廚排隊愛店

「2年前,我偶然看到台灣地圖形狀的鳳梨酥,跟師傅討論做出台灣造型的炒飯,後來很多餐廳都跟進…」原以為黃文童是廚師出身,餐廳規模變大後,才轉為經營者,沒想到他說:「我不會做菜,我只會剁鵝肉。」

新東南創辦人黃明傑夫婦是宜蘭人,50多年前,帶著2歲的黃文童北上討生活,定居台北市三元街附近,賣過水果、黑糖餅等。黃文童13歲時,家中改賣魷魚羹麵,「我14歲爸爸輕微中風,早上四、五點,我跟我媽推攤子賣魷魚羹麵,賣到下午1、2點,我可以同時煮12碗切仔麵;下午3、4點再推另一台攤車去賣冰。」

早年於三元街上的新東南舊址,因道路擴寬才移至汀洲路現址。(黃文童提供)
早年於三元街上的新東南舊址,因道路擴寬才移至汀洲路現址。(黃文童提供)

「父親覺得我們一次要顧兩攤太辛苦了,看到親戚在三重開鵝肉店,生意不錯,帶著媽媽去學做鵝肉,鹽水、煙燻口味都學,接著在新東南旅社附近租2坪店面,店外擺桌,開起鵝肉攤。由於當時做鵝肉的店家少,加上營業時間到凌晨一點,一到晚上11點多電視台快下班之際,藝人張菲、張帝等人,常常都會打電話來說要留鵝翅膀、鵝掌、鵝腸。」

約20年前黃文童(圖中深藍色上衣)將店搬至汀州路上時的店員合照,直到現在,多數員工都仍在崗位上服務。(黃文童提供)
約20年前黃文童(圖中深藍色上衣)將店搬至汀州路上時的店員合照,直到現在,多數員工都仍在崗位上服務。(黃文童提供)

2年後,隨著市面上賣鵝肉的店家增多,開始低價競爭,黃明傑認為要有市場區隔才不會被淘汰,於是找來會熱炒的師傅,加進海鮮料理,碰上房東要把店面收回,「我們當時沒有店名,準備搬到對面,客人建議不如叫新東南,方便找路,沿用到現在。」黃文童說。

「從小我爸媽就跟我說:『別人賺3年的錢,阮分5年賺。』意思是,做生意要薄利多銷,細水長流,才會一直有生意可以做。他們灌輸我做生意要實在,任何事都要親力親為,起初我沒有太多感觸,但看到爸媽不管做哪種小吃,附近鄰居都會來捧場,也多是稱讚,才發現他們說的有道理。」

只有國中學歷的黃文童,當過挖土機學徒,「當兵前,我很愛玩,爸爸中風後,白天我會回家幫忙,晚上連我爸都不知道我住哪裡,我也從沒想過要接家業,直到27、8歲爸媽突然相繼過世,才知道擔子那麼重,驚覺自己應該要長大。」

餐廳不時有新菜色,2015年甫推出的生煎干貝烏魚子醬,以日本生干貝乾煎,鋪上仙貝粉與煙燻魚子醬,底部再配酪梨醬汁,清甜爽口。粒/200~240元。
餐廳不時有新菜色,2015年甫推出的生煎干貝烏魚子醬,以日本生干貝乾煎,鋪上仙貝粉與煙燻魚子醬,底部再配酪梨醬汁,清甜爽口。粒/200~240元。

1984年,黃文童跟弟、妹一起接下新東南餐廳,「不久後,妹妹嫁人離開,我請有在飯店外場服務經驗的老婆張霜玲來店裡幫我,後來我的大小舅子張福成、張建成也一起進來分擔店務,13年前,弟弟黃朝松說太辛苦,想當股東,才離開。」

黃文童一做就是33年,直到20多年前,才換到現址,對於料理,黃文童也一路摸索至今,他說:「以前,客人對菜色不滿意,我會去找師傅問原因,但師傅就敷衍帶過說:『本來就這樣。』我來回被客人和師傅洗臉,就發現不能凡事依靠師傅,我要自己去搞懂,去盯品質。」

新東南海鮮餐廳

  • 住址:台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一段105號

  • 電話:(02)2301-4239

相關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