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類肝癌不適合手術切除!醫師曝:這個方式可以解決

「林醫師,我爸已經90歲了,但檢查出肝癌晚期,該怎麼辦……」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移植外科主任林毅志醫師回想,近年子女推著年邁父母就診的場景漸增,因台灣人口高齡化,癌症好發年齡之中位數也逐漸提升。

肝癌防治仍以定期篩檢最為有效

台灣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每年約有一萬一千餘名新發的肝癌患者。林毅志主任提醒民眾:「目前肝癌防治仍以定期篩檢最為有效。過去發現,肝癌高風險族群如40歲以上中年男性、肝硬化、B型肝炎帶原者,每半年進行一次腹部超音波及抽血檢驗肝癌指數,能揪出期別較早的肝癌,以利及早治療。」

林毅志叮嚀以上高風險族群應持續追蹤,有些民眾三、五年確認正常就不再篩檢,發現時肝癌已悄悄找上門。

過去醫療上大多認為治療癌症就是將癌細胞切除。林毅志主任說明,肝癌治療策略上,依照國際肝癌分期及治療準則BCLC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不同肝癌期別有不同的治療建議。0AB期肝臟腫瘤相對較早期,以電燒或手術切除是最有機會治癒的;CD級屬於較晚期肝癌,腫瘤已經侵犯肝內血管或有遠端轉移,治療不易,只有不到二成的患者適合進行手術。

3大類肝癌族群,不適合手術切除腫瘤:

1.心肺功能不佳,或其他共病未控制良好,如:心臟疾病、糖尿病等。

2.預估殘餘肝功能不佳,切除後會嚴重影響肝臟正常生理機能,大多為BC肝患者。

3.肝臟腫瘤過大、數量太多(如:超過3顆)、擴散於肝臟多葉,或已發生遠處轉移。

林毅志指出,有研究指出,65歲以上肝癌患者約有四成診斷沒有持續接受治療。近年肝癌晚期治療已有顯著進步,即便無法手術,仍可合併多種療法,如化學栓塞治療、口服標靶藥物、免疫療法等,切勿隨意放棄治療!

合併治療可增加存活期

林毅志特別說明,目前新興的標靶口服藥物已有健保給付可做為第一線治療方式,適合無法手術切除且不適合局部治療的晚期肝癌患者,約有三至四成的反應率。其機轉與傳統標靶藥物不同,除可抑制腫細胞生長,更可同時抑制腫瘤血管細胞增生,可謂「雙重抑制機轉」,整體存活期與傳統標靶藥物相當且腫瘤反應率較佳。臨床研究發現,其可望延長患者整體存活期(overall survival, OS)(*)大於一年,無惡化存活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及疾病無惡化時間(time to progression, TTP)(***)皆達半年以上,大部分的副作用也都可被妥善控制。

林毅志進一步表示,合併使用化學栓塞搭配新興標靶藥物作為第一線治療方式,臨床觀察發現有些患者的效果相當好。倘若遇到前述90歲高齡晚期肝癌個案,口服標靶藥物給藥方式簡單,是相當合適的選擇。

*整體存活期(overall survival, OS),指開始用藥到死亡的時間。

**無惡化存活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指開始用藥到疾病惡化或死亡的時間。

***疾病無惡化時間(time to progression, TTP),指開始用藥到疾病惡化的時間,但不包含死亡案例。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天天吃零食小心肝受不了! 醫警告「肝臟損傷線索」:多數人不知危險
肝癌5大高風險族群,有你嗎? 醫籲「觀念保肝」:最好定期檢查
眼科醫師送給兒子畢業禮 SMILE近視雷射擁抱清晰視力
夫妻間磨擦多床頭吵床尾和不了 緊要關頭提早繳械惹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