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學區起終點標誌 底色螢光黃清晨黃昏易辨識

道安標線革新3(中央社記者汪淑芬、陳怡璇台北22日電)守護兒童安全上下學,除了靠老師或志工站導護,交通部建議學校四周可以劃設通學巷弄、設置醒目的螢光底色標誌,目前縣市試辦結果還算滿意,強調要事先做好鄰里溝通。

靖娟兒童安全基金會於2022年,針對6都共30所學校的校園圍牆周圍及校園向外延伸150公尺內主要的通學路線的調查,發現雙北地區的學校周圍大多是速限30公里,中南部的學校大多無速限標誌,有學校外道路雖有標誌,速限卻高達60公里。

鑑於車速快、車流量大,學童上下學比較危險,交通部門將修正「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新增標示通學區起點及終點標誌及速限,參考美國及台北市的做法,規範通學區起點及終點標誌底色為螢光黃,清晨及黃昏易於辨識,提醒駕駛人在上下學時段當心兒童或行人。

依據「校園周邊人行空間改善參考指引」,學校四周150公尺範圍內可為通學區,通學區範圍內的道路(含巷、弄)皆為通學道路,各縣市政府或學校等相關單位可視學校所處位置(如位處郊區)或其他需求,可將通學區由學校四周範圍150公尺擴大至500公尺或以上。

台北市政府訂今年為交通安全年,推學校通學步道專案,從光復國小等24校開始,目標民國116年改善完畢全市280所中小學的行人環境。

北市交通管制工程處設施科長黃俊翰說,台北市推動的通學巷,主要是以時段管制,例如在上下學時間訂定一段時間禁止汽機車進入與騎自行車,通常是學校與當地居民已有一定共識,透過教育局申請設置。

黃俊翰說,台北市已有52所學校設置通學巷,從國小到高中都有,一般而言會從學校周邊4個街廓開始檢討,或是校方認為某路段有管制必要,交工就會評估;地點與管制時段,因每所學校作息不同,會稍有調整,有些學校30分鐘、有些會管制到1小時。

黃俊翰說,因為通學巷概念是直接用時段去管制車輛進出,勢必對當地居民生活造成影響,範圍、時間等都需要好好溝通,目前實行起來都沒有收到什麼負面評價,民眾應該都算滿意。

敦化國小從民國111年開始在路面及紅綠燈上標示通學巷,校長劉建男表示,無論是行人專用時相、降低速限或是設為單行道,只要是以學童安全為考量,大多數人都會認同立意良善並樂觀其成,但這些措施勢必對社區居民造成影響,上路前必須審慎溝通。

劉建男說,若一味嘉惠學生,恐怕造成民眾反彈聲音,導致學校與社區關係緊張,這對於辦學無益,因此敦化國小在試辦通學巷管制前,交工處有先與里長、里民說明並討論,達成時段性禁止車輛通行的共識才實施。

台北市國小家長會聯合會總會長吳政鴻說,家長對於設置通學區、通學巷一定是樂見其成,但用路人會有不同想法,所以劃設前必須與當地居民充分溝通,讓社區一起維護學童安全,並享受更順暢的交通。

吳政鴻表示,通學區設置標線或標誌是正確的方向,但並不是設完就沒事了,仍有許多方面可以精進學童交通安全,例如在接送區裝設科技執法,取締停等過久的車輛;或是補助各校在危險路口派導護。

除了以時段管制,在改善學校周邊路口標線部分,黃俊翰說,今年目標是在147所國小周邊繪製棋盤格與黃色行穿線,尤其在無號誌路口;經實測視覺對比度提升11%,可視距離更長,讓駕駛遠遠就能看見有行穿線而放慢速度,在夜間效果更好。(編輯:陳清芳)113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