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百通才能打仗!台積前研發處長曝最夯人才特質,要懂「萬法歸宗」學習力

隨著生成式人工智慧爆發及各國政府致力淨零轉型,AI軍備賽和綠色貿易戰已悄悄上演。展望2024年,《數位時代》從新市場、新商模、新工具、新職場4大面向,彙整出25項趨勢,並邀集各領域專家親自分享最前沿的獨到之見。

台灣在半導體人才上,從人數及人口占比都是全球第一,不過因應少子化趨勢,加上需求增加,需要更有效率地透過技術、知識,來提升每個人才的平均生產力。

過去半導體從業人員有許多電子電機相關的高材生,接下來應該重新思考讓非頂大生也能夠參與。半導體是非常多元的工作,有些工作不見得適合頂大的學生,就像在一個軍隊裡,如果全部都是西點軍校的軍官,那誰去第一線打仗?

其次,學校除了教導專業知識外,現在需要培育「跨領域整合人才」,包含從電路設計到製程,與客戶、供應商溝通,同時具備半導體產業的商業思維。我認為現在台積電透過晶圓代工商業模式,進一步領先英特爾,跟這個思維有非常大的關係,因為傳統技術人員不會這樣想。

跨域人才吃香,推知識科普速成術

至於怎麼培養跨領域思維?現在的人才須掌握自身專業,也需要接觸跨領域,達到從一通變百通的能力。在學習東西時,不要把它鑽到深淵,容易變成以管窺天,應該把學習精髓化,就像武俠小說常用的萬法歸宗。

不過隨著分工極細化趨勢,跨領域整合人才在職場不易培養,所以我從學校開始培養學生的整合能力。

台大有開設「重點科技研究學院」,其中跟半導體相關學位學程:積體電路設計與自動化、元件材料與異質整合、奈米工程與科學,把3個不同領域的人來製作一個專案,彼此碰撞火花。

台大重點科技研究學院院長 闕志達 圖/蔡仁譯攝影
台大重點科技研究學院院長 闕志達 圖/蔡仁譯攝影

但要做到跨領域,必須每一個領域要簡單到讓別人容易理解。我正在推動知識科普化,集結多元科系學生,補足跨領域知識,實際掌握半導體工作現場,每天需要面對的問題。

我認為現在網路原生代的學生,雖然學習很多知識,但欠缺核心知識,因此學校老師也應協助學生來理解知識的核心。

楊光磊

出生:1959年
現職:台大領導學程兼任教授
學歷: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電機電腦博士
經歷:台積電研發處處長

楊光磊_台大領導學程兼任教授_2023_10_19_蔡仁譯攝 圖/蔡仁譯攝影
楊光磊_台大領導學程兼任教授_2023_10_19_蔡仁譯攝 圖/蔡仁譯攝影

責任編輯:謝宗穎

更多報導
4面向拆解AI導入!安全上路或冒險暴衝?麥肯錫合夥人張勤亞:它還是輔助工具
【趨勢25】開放銀行「一鍵整合」金融帳戶、AI家教「領域展開」練英文還能充當職涯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