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假找嘸人上班,都是遠距辦公惹得禍?實體零售品牌如何解決缺工?

本週末就迎來中秋連續假期啦,對假日最繁忙、卻也缺工的實體零售業來說,如何填補短期人力是個考驗。

隨著近兩年遠距辦公興起,不少企業一定也發現,要找到假日的「臨時工」愈來愈困難!為何遠距辦公興起,會影響求職者的思維?企業又該增加哪些誘因及注意什麼細節,才能降低找人的門檻?

遠距辦公興起,大家更重視自身福利

隨著零售業景氣復甦,缺工情況跟過往相比更加明顯。根據美國零售聯合會(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預測,2022 年全年的零售營業額,將較 2021 年增長 6% 至 8%;而截至今年上半年,零售營業額也確實較年同期增長 7%。零售持續復甦,業績已經恢復到之前的 85%,不只實體商店的收銀機需要服務人員,分揀和包裝需要工人,送貨也需要大量運輸司機,去處理日益龐大的線上訂單,對勞動市場的需求直線增加。

跟過往相比,求職者並沒有顯著減少。根據美國人力銀行網站 Career Builders 在今年的調查數據,有 70% 的成年人目前正在尋找工作,其中 62% 的人表示有興趣轉向全新的行業/領域。只是在勞動市場漸漸供不應求下,許多求職者變成被動地被企業邀請面試,在看到遠距辦公的好處後,更讓臨時工的心態產生變化。

Career Builders 行銷長 Kristin Kelley 說:「疫情帶來一種全新的工作模式,當人們更重視通勤和在家工作所節省的時間,若臨時工福利沒有相對應提升,大家當然就優先考慮遠距辦公。」

找人已經不容易,留住人才還比過往更加困難。企業內部數位轉型,讓離職流程更簡單,尤其若主管或員工有一方採取遠距辦公,甚至可能在家用滑鼠點一點,離開前沒見到面就能分道揚鑣。在職的零售業員工,也因希望工作和生活要分離,降低加班意願,人力不足的問題就持續被放大。

增加誘因,吸引求職人才

連假找不到人上班,勢必得增加誘因。雖然考慮成本對零售品牌相當重要,加薪也不是什麼新觀念,不過面對勞動市場轉向為員工選擇公司,提供比同業更優渥的報酬,才有助於吸引人才。不一定是單純的薪水增加,企業也能提供一筆簽約金、小補貼、福利,或是訂定明確的加薪、獎金制度,甚至大方傾聽實體店內的員工需求,才能消除對「遠距辦公」人員的羨慕。

在疫情之後,有些員工意識到健康比錢更重要,因此員工無論身心靈的狀況都該被重視。企業可以提供隔離或確診補助、健身房會員資格或增加帶薪休假(PTO)的天數,雖然乍看對企業本身沒有助益,不過這些措施都能使自家員工在各方面更強壯,吸引人才的同時也降低流動率。

第一線員工最怕的,就是被視為「免洗」勞工,感受不到自己在工作中能否進步。企業可以透過提供培訓計劃、職業發展路線圖、行業網路活動等,幫助員工在其職業生涯中蓬勃發展,未來企業如果有相關人力需求,也能優先回頭找這群員工,不用重複訓練。透過相關配套自然吸引人才,對企業和員工雙贏。

注意細節,找入適合人才

除了創造吸引人才的誘因,企業在人事處理上也須更加留意。雇主或企業高層的思維一定要轉念,遠距辦公實施後,大家會發現在工作中稍作休息,對工作完成度影響不大,甚至能提高效率。套用在實體零售工作上,可以適當增加休息時間,讓員工重新調整心情並提高士氣、增加專注度。若第一線人員的流動率低,可以提高積極性及敬業度,讓消費者感受好的服務,也能提升客戶忠誠度。

即使勞動市場供不應求,企業對來訪的求職者也不能「照單全收」。透過背景調查,可以幫助企業避免不良招聘,主管或人資可以先從求職者的社群媒體過濾其是否為適合人才。背景調查是降低風險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許多實體零售業常碰上員工確診,除了短期內不能來上班,還可能會傳染或必須隔離其他員工,導致連假人力拉警報。企業除了訂定衛生政策,有可以考慮是否讓員工定期進行 Covid-19 快篩,或在面試時制定疫苗接種要求,把影響降到最低。

許多公司受到遠距辦公影響,今年在招募假日員工上比過往更加困難,企業應該注意上述細節,並站在辛苦的第一線員工角度上思考。畢竟招募並留下適合的人才,才能幫品牌創造最大的營收。

資料來源:Forbes(1)Forbes(2)

更多報導
退貨商品每年造成 58 億噸垃圾!反向物流大卡關,企業如何應對?
購物無需排隊,無接觸結帳技術加快消費流程
缺工問題難解,免結帳、補貨機器人是零售的未來嗎?